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伊永军)蚕丝被轻盈滑爽、蓬松度好、透气性强,日常生活中广受青睐。可是,你知道一个个普通的蚕茧最终变成一床合格的蚕丝被,要经受怎样的“蜕变”吗?今(15)日,重庆市第五届蚕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举行。
在枫泾古镇的生产街69号,有一家开了20年的蚕丝作坊,门口悬挂着一块写着“桑缘”二字的招牌。天气渐冷,店主盛春芳迎来了一年里最繁忙的时刻。在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内,一张宽敞的工作台占据了店内的大半空间,周围架子上陈列着各类蚕丝纺织品。
10月20日,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继续进行。省级非遗枣庄蚕丝织造技艺传人现场制作洁白柔软的蚕丝被展示非遗风采,一颗颗活蚕蛹摆放在展位前引来市民围观驻足。 蚕丝被贴身保暖、蓬松轻柔,制作过程对蚕茧的选择、煮茧火候的掌握、力道的控制,都凝结着一代代手艺人的智慧。
从蚕到蚕丝,吐丝结茧一生经过四个过程:蚕卵、幼虫、蛹、蚕蛾。一般需要40多天的蜕变演化,蚕丝最终诞生,从桑叶到蚕的生长过程,不能有丝毫的化学物品,且蚕宝宝对温度、湿度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到最后缫丝历经数道“工程”。
本报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焦德芳目前我们的研究还只限于实验室小规模制备高强度人造蚕丝。我们正在进一步设计、改进自动纺丝工艺,提高良品率,以进一步降低高强度人造蚕丝的生产成本。同时,我们也正在研发第二代高强度人造蚕丝,以进一步提高蚕丝的各项机械性能。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为深入了解枣庄非遗项目现状,大众日报枣庄站邀请山东大学文学院刘娟教授一行赴枣庄各区(市)进行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手工业项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