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人的观念中,有所谓的异族,其中就有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显然这个狄人还是非常重要的族群,在两周时代狄人始终处于迁徙状态,出现过白狄、赤狄、长狄等不同的部族分支,这些分支与中原人杂居,受到中原人文化的影响,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诸夏彼此相爱相杀的同时,还在越来越深的感受到其他族群的威胁。——灭亡了宗周之后,犬戎显然并没有就此停下攻击的脚步。何况,当时在诸夏之间纵横来去的,绝非只是犬戎而已。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就是诸夏在天下的正中,然后东边的民族叫夷,西边的戎,南边的叫蛮,北边的叫狄。
犬戎,或称猃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源于戎狄部落。戎狄在夏朝时期便已存在,并在尧帝时期多次侵扰中原。尽管高辛氏屡次出征,但始终未能彻底击败戎狄。《山海经》记载,戎狄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周朝时期,中华大地被分为华夏与四夷,其中戎狄位于西方和北方。
陆浑戎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诗经.青蝇译文:青蝇嗡嗡飞,落在篱笆上。难得精明人,从不信谗言;青蝇嗡嗡飞,落在葛针上。馋人忒可恨,挑动四国乱;青蝇嗡嗡飞,落在榛树上。
导语:看大秦帝国,了解春秋战国时秦国与戎狄关系,相爱相杀相融合,并从其关系入手,浅析秦国民族政策,刚柔并济富有特色体制整部《大秦帝国》影视剧,从裂变,纵横,崛起到争天下,秦国除了要面对中原诸国外,与戎狄部落之间的关系,始终贯穿秦国历史之中。
#“戎狄”与“华夏”怎么区分?# 华夏是古代中原地区的自称。 华夏,也称“华”、“夏” 或 “诸夏”等。“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从考古来看,华的概念与仰韶文化有关。
所谓华夏与戎狄,前者以耕稼为生,后者以游牧为生。大家同是中国人,等于一家人中有两兄弟,一为教书,一为经商。并不能视华夏为高尚民族,戎狄为野蛮民族。所分别者,乃华夏民族之生活、文化程度较高,戎狄较低而已。(源自钱穆《讲学札记》)华夏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
胡人内附在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之后更是因为战争的频发,为了不以民资敌人,或者是为了弱寇强国都采取了一些或引进、或迁徙的政策,这个不仅体现在戎狄身上,在我们汉族身上也有体现,例如:曹操每攻占一个地方,都会对民众进行一定的迁徙,或者是将当地的兵士派到别的地方去,比如你住在河北,那么就让你去守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