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首飞于1977年5月20日,两年之后的1979年开始批量生产,正式服役于1985年,是由著名的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战机,该战机的定位是全天候空中优势的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等。
在军事航空领域,战斗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们在决定战役胜负、争夺制空权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战斗机的性能指标,如续航时间、载弹量、作战半径、爬升率以及尤其重要的飞行速度,都是决定其战场效能的关键因素。苏-27战斗机在军事航空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是中国空军采购的第一批俄制苏27SK“侧卫”战机,也是中国空军第一支三代机机队的核心组成力量。在我军引进“侧卫”以前,我国空军基本装备的都是技术水平已经落后的国产战机,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周边日渐紧张的海空斗争新态势。
首先,朝鲜空军的装备较为老旧,其现役的主力机型如歼 - 5、歼 - 6、歼 - 7 和米格 - 21 等,多为第一代、第二代战斗机,这些飞机在技术上已经严重过时. 例如,它们的航电系统相对落后,无法有效探测和跟踪现代先进战机;
萨莫伊洛维奇搞的T-10那是什么垃圾东西,在设计指标的拟定上就远不如西蒙诺夫日后的T-10S,实际甚至连这个设计指标都远远没有达到,存在严重的气动阻力偏大航程缩水,最大升力系数太低,气动耦合导致小攻角就发生剧烈抖震的问题。
苏27出现之前,苏联在战斗机领域已经与美国出现了很大差距,1970年,号称“三代机”实际只有二代水准的米格23服役,但仅仅两年之后的1972年,美国第一种三代舰载机F14就入役了,又过了两年,第二种三代空优机F15接踵而至,美苏战斗机之间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代差。
众所周知,我国许多战机都和苏系战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早期米格设计局的米格17与歼5,米格19与歼6,米格21与歼7,而苏霍伊设计局出品的苏27战机也与我国部分战机有着密切关系,比如我国歼11与歼16就是在苏27的基础上魔改出来的,甚至有着“最好的侧卫在东方”的说法。
苏-27战斗机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属于第三代战斗机。苏-27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臂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进气道位于翼根下方,有很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进气门,以防起飞和着陆时吸入异物。
我国空军规模非常大,三代机之前装备有几千架歼6、歼7等二代机,用三代机替换如此多的二代机,只靠引进显然行不通,如果引进上千架三代机,不仅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这种装备方式的可靠性也不行,会一直受制于人,而且如果不攻克三代机技术,接下来的四代机、五代机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引进苏27之后,我国立即上马了国产三代机项目。
起飞重量180 吨, B52 是 230 吨, 同样是 15000公里航程, 但是图 95 只携带 80 吨燃油,而 B52 需要 130 吨燃油, 也就是说 B52 多出的 50 吨全部换成了燃油,才 能跟图 95 飞一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