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联合国中文日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是地方文化和风俗的活化石下面这些北京方言你都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听”的博物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了解方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听一听那么应该到哪里去听呢?
●北京人管从小长大的朋友叫发小儿●北京人管父母叫老家儿●北京人管主动叫上赶着●北京人管干扰叫裹乱●北京人管蠢笨叫棒槌●北京人管完蛋了叫完菜●北京人管挨枪子叫吃黑枣●北京人管套近乎叫套瓷●北京人管说话没谱儿叫“把不住边”●北京人管把东西看错了叫看走了眼●北京人管砖头叫板儿砖●北京人
首先台先生说“老北京味儿”几百年来一直在变化,的确如此,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也包括“老北京话”,文章中台先生把“北京话”分为三大部分以及提到一个“新派北京话”的概念,我非常赞同这个提法,我认为之所以出现“新派北京话”,因为语言的变化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
作为一个东北人,对我大首都的京片子还是很乐意听的,听着欢快,麻利!儿化音、吞音是北京话一大特色。下面几个入门级的单词学起来吧!这几个单词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科普一下最后一个哈哈,北京话欢乐多啊!北京人形容饭只分两种:“套吃”的和“抱吃”的!再来一段完整的京片子大家感受下!
话虽这样说,但它忽略掉了很多老北京人口中的一些土语,相较之下,很明显老北京土语说起来更舒服一些,怎么听都透着一股亲切劲儿,打小儿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最深有感触,当然了,我指的是地道的北京土语,并不是说带有京味儿就算地道了。
有这一段传统相声段子,叫《学满语》,大概讲述的就是逗哏的会说满语,捧哏的想学,逗哏的就两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借着满语占伦理哏的便宜,其中这段侯宝林大师说的最好。这段传统相声,我是百听不厌,但听了这多遍,也不知道他们说的到底是不是满语,毕竟听相声就图个乐,没必要较真。
▼"酒糟鼻子赤红脸儿,光着膀子大裤衩儿。脚下一双趿拉板儿,茉莉花茶来一碗儿。灯下残局还有缓儿,动动脑筋不偷懒儿。黑白对弈真出彩儿,赢了半盒儿小烟卷儿。你问神仙都住哪儿,胡同儿里边儿四合院儿。虽然只剩铺盖卷儿,不愿费心钻钱眼儿。南腔北调几个胆儿,几个老外几个色儿。北京方言北京范儿,
北京话属于北京官话,流传于北京城区。有人把北京话、北京话口音浓重的普通话称为“京片子”。北京话确实很好玩儿,有句话说“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说的是北京打招呼的方式,东城人见面儿第一句话是“喝了么您内”(北京人有早上喝茶的习惯);西城人则会说“吃了么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