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与福地,本是道家的称谓。道教约在东汉时期传入家乡桐柏,那时教徒多寄居在已有的神庙,如淮渎庙等庙宇内。专门设建道观(馆)约始于南北朝。著名的桐柏山金台观,它与虞山招真观、衡山九真观、茅山曲林观、太平山日间观,并称南朝五大道观。金台观遗址,该照片摄于60年代。
日本专修大学学报《洞天福地研究》于2011年创刊,由土屋昌明教授担任学报研究代表。该《研究》每年一期,以道教“洞天福地”的实地考察为主线,兼容融相关的哲学、宗教、历史、社会、艺术、生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至今已出版有10辑。
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 除了将宇宙整体分成三十六层天以及无穷宇宙空间之外,道家还详细描述了和地球空间相连的各个空间,这就是洞天福地。
2022年4月10日上午,由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主办的“全球道教研究论坛”之第六期如期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以“道教地理:洞天福地研究的新发现与新观点”为题,共有来自中国、日本的四位学者分别进行了专题演讲,由美国罗格斯大学刘迅教授,以及哈佛大学刘婧瑜博士共同主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云龙12月1日,“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分四个单元,展出国内40家文博单位的230件(组)藏品,涵盖了从商代兽面纹瓿到战国秦骃玉版,再到唐宋时期的金龙和玉璧等珍贵文物,其中不少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这是我国有关洞天福地研究的一部专门文集,其中汇集了2019年夏,在素有“第一洞天”之称的宁德蕉城霍童山召开的“第一届洞天福地研究与保护国际研讨会”中,来自中国、日本、德国以及荷兰等国25位学者的跨学科、跨文化对话的学术成果。
本文原收入于张广保《道家的根本道论与道教的心性学》,巴蜀书社2008年版,588-648页。近年来,国际、国内学术界十分重视从人类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寻有助于人类走出生态困境、重建失落家园的价值观、伦理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