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秘书长曹云教授介绍,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有所提升,2020年70家医疗机构共收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10473例,其中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存活率为89%,较2019年提高1%;
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成立的中国新生儿协作网新近发布2020年度报告显示,来自29个省的70家成员单位收治的10473例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过积极治疗后,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的存活率达96.1%,出生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的存活率为95.6%,与2019年相比分别提高0.7和1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国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能力正持续提升。
据《镜报》3月11日报道,英国一个孕妈在怀孕23周时早产,宝宝奇迹般存活并最终健康出院。据悉,来自默西塞德郡的Sarah Chialton去年10月在怀孕23周时发现有异常分泌物,作为护士的她立刻感到不对劲,立马打电话给利物浦妇女医院并前去检查。
一直到25周左右,宝宝的胎心总感觉在很下面,有时感觉要蹦出来一样了,我以为是正常的现象,因为隔一会胎心也会在我的肚脐边,再后来,有了分泌物流出来,黄黄的,我之前了解过,孕期分泌物是会比较多的,所以,也以为是正常的,就没去医院,直到9.29号晚上,分泌物感觉特别多,内裤上都有,现在回想起这些,我特别后悔,自责我的无知,那些行为就是早产的征兆啊,本来准备10.1号回老家待产了,结果在9.30号晚上洗澡的时候,有点来血,我还特别淡定的把澡洗完,然后才叫的我老公,这个时候就觉得应该去医院了,前几分钟还打电话给家婆说明天会早点出发,怕塞车,唉,计划赶不上变化,医生说羊膜囊已经突出来了,宝宝随时都可能会出来,不敢相信我要经历这样的痛苦,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第二天开始就便秘了,医生说要用开塞露,人生第一次用同个病房的两个宝妈住院了快两个月了,很多东西也是她们教我,也给了我信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2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今天,一名胎龄仅22周+2天、出生体重仅450克的生存极限早产儿,经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复旦儿科”)新生儿诊疗中心救治后出院。该名早产儿刷新了上海市存活胎龄最小早产儿的纪录。
(视频|438克的“掌心宝宝”!时长共42秒)438克的“掌心宝宝”!“没想到出生时不到1斤的宝宝,出院时已经长到了5斤多了!”6月9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回忆起自己生产场景时,母亲李霞(化名)难免有些动容。
云雅(化名)的儿子出生时仅30周,体重1400克,面临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等严重并发症。两天后,云雅第一次看到儿子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皮肤暗红,血管清晰可见,嘴里插着气管插管,身上布满监护电极,仿佛一位年迈的老人。
本报讯(记者蒋若静)昨天是第17个世界早产儿日,主题为“早产宝宝更需要肌肤接触”。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妇产医院了解到,每年大约有1万余名孩子在该医院出生,新生儿科收治患儿3000名左右,其中重症患儿超过1000名,早产宝宝约600至800名。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专科主任、主任医师黄磊表示,在早期积极救治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时间点使早产儿出院并平稳过渡至家庭养育极为重要,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长、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院获得性疾病的风险,同时还可增加新生儿病房可用的床位资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存活并健康成长,其中最小早产儿胎龄不足28周,但在新生儿科住院时间长达1-2月,出院后这类早产儿比起足月儿更加需要细致的观察及护理,也有部分早产儿出院后因家属经验不足未得到细致照顾而再次生病甚至危及生命,如发生返流误吸、或因没有经验不会观察早产儿而延误治疗等。
一名胎龄仅22周+2天、出生体重仅450克的生存极限早产儿,经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精心救治,于2024年12月27日顺利出院回归家庭。该名早产儿刷新了上海市存活胎龄最小早产儿的纪录,标志着复旦儿科医院在超早产儿救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记者17日获悉,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70家医疗机构收治的10473例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过积极治疗后,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的存活率达96.1%,出生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的存活率为95.6%,与2019年相比分别有所提高。
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成立的中国新生儿协作网新近发布2020年度报告显示,来自29个省的70家成员单位收治的10473例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过积极治疗后,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的存活率达96.1%,出生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的存活率为95.6%,与2019年相比分别提高0.7和1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国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能力正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