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花鼓调,又称花鼓秧歌调,是沂蒙小调类民歌中具有特定表演形式的一部分民歌。沂蒙花鼓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沂蒙花鼓调中,以苍山花鼓最为出名,常与山东的聊城花鼓、淄博花鼓相提并论。沂蒙花鼓调原有数百首曲调不同的民歌,现存50余首。
□李学朴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称得上是小调的家乡。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小曲,它与山歌不同,经历代流传与艺术上的反复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柔婉的特点。小调曾有过许多俗称,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世俗小令、俗曲、时调等,直到近现代,小调这一名称才逐渐通用起来。
北京城作为历史上几乎最热闹的一座城市,很长一段时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乱弹演员前来谋生,他们不仅擅长南北名曲,有的更兼工小曲。小曲古称为时令小调,时者时代、时兴、流行,调者歌也曲也。时调也就是流行歌曲的旧称。
近年来,“中国风”音乐越来越受大众追捧,打开任意一档音乐类综艺节目,都几乎少不了“中国风”的身影。在“中国风”大红大紫的同时,也引来了大批跟风的创作,在歌曲中随便穿插一些古典诗词,完全不考虑这些古典诗词本身的意义和所想表达的情感,就号称“中国风”歌曲,被学者和文学爱好者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