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网上有关汉中原来属于哪里的争论,我觉得我们汉中本地人对我们的归属更有发言权吧。首先,汉中划到陕西,不能怪陕西中,陕西没有任何权利把别省地盘划到自己行政区,当时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的。实际上我所接触的汉中人对网上汉中划到陕西,划到四川的争论都没多大兴趣,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很高兴能与您在此相遇,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遇~五一假期,我踏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目的地是陕西的一个特殊城市——汉中。
很多到过汉中旅游的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陕西明明就是一个西北的省份,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住窑洞吃面条的省份,但到了汉中感觉完全不一样,到处都是说着流利的四川话,饮食习惯也是和四川差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在陕西省,汉中市是陕西西南部的城市,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汉文化、三国文化、巴蜀文化三位一体源流的城市。这里的人居条件非常好,气候适宜,自然风光优美,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天时地利的城市,也被称为是省内“最孤独的城市”。
四川盆地,有良田有大江,四周高山环绕“天府”这个词,由纵横家苏秦第一次提出,当时主要指关中,但其中还包含四川。他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史记·苏秦列传》)关中、四川盆地,那个更像天府之国?
在中国34个省级区划中,有超过一半的省份的名字都和“山川湖海”有关。比如说山东山西的“山”、河北河南的“河”、湖南湖北的“湖”,还有江西的“江”,海南的“海”,这些都是以山河作为开头,然后以东西南北作为结尾。
汉中-秦巴山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从北往南顺时针方向,依次被陕西省宝鸡、西安、安康,四川省达州(万源)、巴中、广元、甘肃省陇南、天水等城市环绕。汉中北据秦岭,南屏巴山,汉水蜿蜒东流、嘉陵逶迤南下,坐拥秦巴山区最大最平的一块河谷。
时有为褒国之说,后来汉中为何是巴郡或巴蜀汉中,郭沫若的中国通史说得很清楚了,说汉中就应说为何叫四川省,四川并不是四条大河,乃四个平川之意,和八百里秦川一样,四川乃宋朝川峡四路的省称,之前还经历了两川到三川的演变,唐代宗时,公元762到780年,又以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山南西道,其治所今汉中,合称三川,其后,至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设置西川路,不久又合并为川峡四路,益州路,治今成都,梓州路治今三台,利州路治今陕西汉中,夔州路治今重庆奉节,这才生出四川的省称,直到元代,终合川峡四路而设置四川中书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据四川历史教科书第43页所载,可见一千年以前,汉中就是四川省下辖的行政区划內的领域了,今天的汉中人是正宗的四川人,而并非划归陕西变成老陕,汉中地处秦岭之南,秦岭是中国南北分界线,又因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而是南方人,汉中人的根在四川,有人强力支持汉中脱陕入川,倒不如说脱陕回川了。
在如此波澜壮阔的大地上一场场史诗级的战争诞生了众多军争枢纽之地,而这些地方又因为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地位,本系列就列举笔者心中的华夏十大军争战略之地,并解读他们最辉煌的时代与衰败的原因。
北宋时汉中为利州路,广元为利州县,成都为益州路,三台为梓州路,重庆为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后定四川中书行省,简称四川省,详见四川历史教科书,后来朝廷将汉中划入陕西省管辖 ,此后历代陕西省官员重关中轻汉中,没考虑汉中是南方,关中为北方,文化,地理,气候等绝然不同治理汉中,因此汉中发展不比在四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