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管时代如此变迁,拜年的仪式恐怕是永远变不掉的一项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拜年的仪式也有了很多“花样!”有鞠躬拜年的、有握手互拜的、有打电话问候的、有网络发图片信息的……似乎,拜年最传统的仪式:磕头,已经成为陈规陋习,离我们久远了?
今年不回老家过年,磕头拜年的项目算是免了,一年至少少磕几十个头。在老家山东,农历新年,我们还依然保留着磕头拜年的习俗。恐怕这项习俗流传下来的地区现在已经不多了吧。看一下,我们都是给谁磕头,什么时候磕?都是有讲究的。给去世的先人磕头。大年三十下午吃过午饭,各家各户开始贴春联。
我们那里习俗,神仙在大年初一五更降凡人间。老天爷在堂屋门左侧,关爷在院门洞或者迎门墙上,上关下财在堂屋北面墙上,西仙、增福、财神在粮囤上,牛马王在牲口棚石槽旁,圈神在猪圈墙上,井泉在水井旁,灶王爷在厨房里。
马上年关将至,估计又有不少山东人的膝盖得跪在地上了。图片源于网络关于山东磕头拜年这个习俗,早在多年前的新闻当中就有报道,我记忆犹深的是,曾经看过视频里面一大群乌泱泱的老少爷们集体下跪磕头拜年,那场面像是举行一场宗教仪式般的虔诚。
这几天,关于山东人跪拜礼的一个小视频引起了热议。说糟粕者有之,说传统礼节者有之。可谓纷纷扰扰,争议不断。看视频,视频里的地区应该是山东的鲁西南地区。这里,说一下我家乡的拜年礼节,也算作一个时代的记忆。坐标,山东烟台的一个海边小村。我是七零后。目前村里还有磕头拜年的习俗。
一说起中华文化,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词语是“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充满褒义的词语。不可否认,任何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吸取其精华、祛除其糟粕。那么,如何判断哪个文化是精华,哪个是糟粕呢?
山东大汉们的祖宗跪拜礼,过年期间在抖音活了一把。亿万人在过年时集中雁南飞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疫情之前,这种现象已经有所改变,疫情之后,无论是飞机还是高铁,旅客人数都有很大下降,2022年春节铁路发送旅客人数在2.8亿左右,航空发送旅客人数在540万左右,一方面是物质条件好了之后,私家车的普及,短途人们基本都选择自驾,且春节期间高速免费,可以节省一部分高速费,选择自驾的归家人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