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老年性耳聋占据了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位,占比为51.61%。家住北京朝阳区小关街道62岁的徐女士,在社区残联专干的陪同下,来到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听力门诊部进行助听器调试。
“上了年纪耳朵也老了,跟人聊天总闹笑话,索性我也不爱出门了。”近日,74岁的北京市民杨阿姨在一次听力测试活动上跟听力师讲述自己的困扰,重度听力损失已经严重影响她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也让她的心情一度十分低落。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和《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测算,我国约有1.
9月24日是国际聋人日。“婴幼儿耳聋以遗传为主,多为先天性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成年人耳聋以突发性为主,主要原因为精神压力大、睡眠质量不佳。老年性耳聋是与年龄相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病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加重,甚至导致全聋。
听力损失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位居疾病负担排行榜前列。数据显示,除高血压、关节炎外,听力损伤是世界第三大致残原因,全球大约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耳朵究竟是怎样“听坏”的?只有真正了解听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它。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活动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本期节目,我们将带您走进耳朵的奇妙世界,了解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的听力,从而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来源:【宁夏日报】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你是否经常要求别人重复其所说的话?听不清电话里的谈话?抑或常有人说你讲话声音太大?如有类似情况,你可能出现了听力损失,需要及时检查,尽早干预。专家建议,如果对自己的听力没有把握,应请专业人士进行测试,听力测试很容易,不会花很长时间。
新华社西宁3月2日电(记者张子琪)老年人受身体机能衰退或疾病影响,普遍存在一定程度听力障碍,不及时干预会影响老年人日常交流,增加出现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风险。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专家建议,应提高对听力健康的认识,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方案。
大众网记者 孙淼 摄影记者 唐克 通讯员 郭玉环 济南报道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话语,自然界的蛙叫鸟啼、风雨雷鸣······听,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具有“听”功能的器官——耳,便是人们聆听世界、感知世界的桥梁。听力健康贯穿我们的全生命周期。
短时间的暴露于噪声环境会造成暂时的听力下降,但这种听力减退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我们人耳负责感知声音的细胞被称之为耳蜗毛细胞,单侧耳的毛细胞数量仅有约15500个,而这个毛细胞一旦受损是无法再生和恢复的,也是因此,我们的听力一旦受损,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