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推出首批“城市宣传官”系列报道,聆听部分“城市宣传官”在酒城泸州、健康泸州、文化泸州、影像泸州、商贸泸州、网红泸州、名人泸州、“一体两翼”特色泸州等不同领域,推介、代言泸州的设想、建议和故事。
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谈制作油纸伞的工序,大大小小近百道,一坯二糊三打杂四验收。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又该如何选竹?本期“匠心”为你揭秘。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刘可欣【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本期“匠心”,我们采访到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他详细介绍了油纸伞在泸州的历史以及相关民俗传说。毕六福曾制作了一柄长约16米的超级油纸伞,现存于广西阳朔,规模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当时最大的油纸伞。
对于分水油纸伞的传承,该项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毕六福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在招学徒,还是“搞都搞不赢”。对于“传承”,毕六福有自己的见解。招收徒弟、传承技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研学、兴趣班同样重要。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徐语杨 摄影报道 海报 苏佳馨“一竿翠竹,巧匠批栾。条条有眼,节节皆穿。”在巧匠毕六福看来,伞不只是挡风遮雨的工具,还有着更为高远的含义。“‘伞’字上半部分是人,下半部分是十,代表着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
来源:【天府融媒】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的发祥地在江阳区分水岭镇,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泸州油纸伞以泸州当地盛产的桐油、楠竹、水竹、岩桐木、皮纸等为原料制作,伞身轻便美观,伞面诗画兼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四川融媒体省平台】“希望成都大运会越办越精彩!”8月1日,乌干达记者霍普将心愿牌挂在了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文化活动区的“许愿伞”下。这把来自泸州的巨型油纸伞,在成都大运会赛事期间成为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一大亮点。
文化传承和发展,历来是文博会的重要主题,在本届文博会上,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在走访文博会时发现,不少古老的“非遗”项目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这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型数字媒介跨界融合,以新的呈现形式,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别样之美。
油纸伞,这一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工艺品,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其古朴经典、雅致天成的形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独具魅力。在过去很长一段岁月中,油纸伞伴着江水滔滔和杏花烟雨,成为特定的文化符号,装点了许多中国人的梦。
成都大运会世界媒体大会会场外,一把把泸州分水岭油纸伞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吸引了媒体记者们的目光。“媒体记者们平日工作辛苦,一把伞给大家遮风挡雨,有呵护之意,”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毕原绅表示。他也在现场,向大家展示了制作油纸伞的流程。
徐燕 封面新闻记者 李华刚9月7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伞制作技艺,受邀参加2023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活动。据了解,此次活动从9月7日到9月10日在山东潍坊举行,江阳区共组织400余把油纸伞参展。
11月21日-25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牵头策划组织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泸州市江阳区毕六福油纸伞作为四川省优秀乡村振兴案例代表应邀参加,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记者 师文静在快节奏时代,一些“慢”的,繁复复杂的,精雕细刻注入时光的东西,却一直很火。9月14日,以“创见美好 智造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济南正式拉开帷幕,“中华手造”为观众呈上一场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和视觉盛宴。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7日电 (谢婉玲)5月是蔬果成熟期,前来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董允坝现代农业大棚采摘的游客来来往往,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近年来,分水岭镇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为和美乡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大众网见习记者 曹博宇 济南报道9月16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上,中华千百年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焕发生机。2号展馆的“中华手造”展区,一件件传统手工艺珍品光彩夺目,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浸润传统文化的艺术盛宴和视觉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