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大年三十。清早,位于长宁区的嘉荟市场的摊主们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一天的“战斗”。即便是预制菜和餐厅年夜饭大行其道的今天,在家自己烧一顿团圆饭仍然是许多上海家庭的选择。这也意味着许多阿姨爷叔需要起个大早,拉上小车,钻进菜场,在满满的人潮中,买上一大家子人年夜饭的所需。
每年春节,驱使中国人不辞辛劳回家过年的最大动力,就是除夕夜象征着团圆的年夜饭。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苏州“小娘鱼”,每年除夕夜,我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在家吃团圆饭。我们“老苏州”的家常苏式年夜饭可是非常有讲究的,不仅菜肴丰富、年味浓浓,更是寓意美好,新年讨个好彩头。
有些幸福,是需要以身体长期经历贫穷与物质匮乏作为基础才能体会到的,年夜饭是其中之一。年夜饭的意义是团圆吗?现在才是,父母子女天各一方是常态,借过年团圆。但我们小的时候,交通不发达,大多数人都守着脚底下一亩三地过生活,天天都在团圆中,年夜饭的团圆意义是完全感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