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在凛冬时节,迎来了它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刻,往日繁华的街道,如今硝烟弥漫,昔日平和的生活,被隆隆炮火无情撕碎,日军的铁蹄,踏碎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也把南京城推向了血与火的深渊,在这场事关民族存亡的决战中,一支部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悲壮的战歌,他们就是——教导总队。
南京保卫战,是国军王牌教导总队最后的光辉,此战过后世上再无教导总队,教导总队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彻底沦陷,日军便把目标放在了,国民政府南京,准备一举击破南京政府,于是便聚集了二十万兵力,兵分三路对南京发起了进攻。
1937年冬,寒风凛冽,长江之畔的南京城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淞沪会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日寇的铁蹄已踏进这六朝古都,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拖家带口,四处逃难,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空空荡荡,只有那呼啸的北风,似乎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浩劫即将降临。
我们都知道教导总队是作为基层军官来培养的一个重点作战单位,在平时是一支示范性的标准部队,目的就是为了给其他部队培养基层指挥官的,可是在淞沪会战的紧急关头,像这种种子部队都被投入到战场,这完全是一种绝望的做法。
1930年12月5日,德国军事顾问魏泽尔向蒋介石建议,国民政府军队的最大弊病有两点:一是多而杂,但兵贵精不贵多,应当改革军官的培养制度,完善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的专业培训,推动中国装甲兵的发展进程;
这是一支全面抗战初期中国陆军最最精锐的部队,这是一支由德国军事顾问亲自训练的德械样板师。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这支精锐的德械军团率先投入到了拥有绞肉机之称的淞沪战场红日口,连续激战三月之久。
唐生智“如今能守南京的豪杰,全国仅有两人。一是我,二就是你。”1937年11月,蒋介石惆怅万分,对着时任军委会执行主任唐生智,说出了开文的这番话语。在字里行间之中,咱们不难看出,老蒋这是在暗示对方负责南京的防御。然而在前几日的军部会议中,蒋介石曾一度要将南京全城放弃。
中新网汕头9月15日电 题:女儿追忆黄埔英烈吴其苏:父亲以血肉身躯炸毁日军坦克作者 张见悦 张璐黄埔百年,我们既要歌颂军功显赫的黄埔名将,更应该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黄埔英烈,南京保卫战中英勇殉国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连长吴其苏,便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