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作为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39-997年,庙号“太宗”,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他的统治时期从公元976年到公元997年,这段时期对大宋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过作为皇帝赵光义却是充满争议。赵光义的早年生涯赵光义,原名赵匡义,是后来为了避讳皇帝赵匡胤的名字而改的。
公元976年农历10月20日晚上,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赵光义成为大宋帝国的第二位皇帝,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皇帝生涯。第一种评价是: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期完成了北宋的统一,其为北宋的强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一位明君。
她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武则天,她曾两度登上政治舞台,用自己的才华,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一页。不夸张的说,她的治国水平,还要远胜于武则天。而在军事上,她摧毁了赵匡胤积攒16年的家底,也让赵光义赶着驴车逃亡,再不敢北顾燕云十六州。
其实战场失利并不少见,刘邦、曹操、苻坚落荒而逃时一样的狼狈,为啥对赵光义这么“偏爱”呢?赵匡胤给弟弟留下的家底不错,中原已接近统一,下一步的重点就是燕云十六州,无奈赵光义即位后的两次北伐,急功近利,均以失败告终,不但毫无收获,还将柴荣、赵匡胤两代人积蓄的精锐丧失殆尽,自此打破宋辽平衡,宋朝对外政策就也从进攻转变为防御,终宋一朝,再也没有雄起过。
(说历史的女人——第69期)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深夜,才50岁的赵匡胤离奇去世。那夜,留给历史了一个成语,叫:烛影斧声。有关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是一本史料杂集《续湘山野录》,作者是宋代文莹。从时间上来说,所记之事应该为真。那么赵匡胤究竟是如何而死,一般持两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