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金瓯》是清朝的正式国歌,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宣统三年八月十三日(1911年10月4日),由清政府颁布,被写入当时的宪法。《巩金瓯》由严复作词,名义上由皇室成员爱新觉罗·傅侗谱曲,曲谱实际来自于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康熙、乾隆登基时就曾经采用过这首曲子。
1911年6月20日礼部衙门奏拟订《国乐办法》,典礼院随即开始了国乐的制定工作,参考由驻外使节提供的英《天佑吾王》美《星条旗》法《马赛曲》、德《万岁胜利者的桂冠》、奥《帝皇颂》、俄《天佑沙皇》、日《君之代》。
国歌这概念是个舶来品,据资料记载,1901年,清政府首次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大才子严复填词,“民国四公子”之一的红豆馆主傅侗谱曲,歌词是:“巩金瓯,承天铸,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国歌是一个主权国家不不可少的要件之一,据考证:世界上最早设定国歌是荷兰,早在15世纪初,该国就设定《Welihyety Aassouems》(威廉颂)为国歌。就我国而言,虽历史悠久,但一直到20世纪初才正式制定了第一首国歌。
1911年10月4日,清政府正式颁布了由翻译《天演论》的严复填词,禁卫军军官、皇室成员溥侗编谱的“国歌”《巩金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国歌,歌词如下: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
昨日上午,为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先生回家——严复和中国近代名人特展”在三坊七巷南后街77号展览馆开展。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该展览以严复及中国近代名人书画作品、历史文物及出版文献为主要内容,旨在呈现严复与近代中国名人群体的关系,以及背后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
闽山绵延,铸就福建人不屈的脊梁;闽水滔滔,赋予福建人宽广的胸怀。这里,英杰辈出,英豪无数,成就福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名。福建新闻广播推出百集融媒系列《栋栋娜娜说福建历史名人》,说人物、听故事、讲精神、树传承,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且看先辈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