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了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快速实现工业化目标,政府于建国初期着手整合土地资源,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新加坡快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引导产业集聚、改善营商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12月29日,胜科工业子公司胜科发展在新加坡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披露,其投资组合中新增了位于河静省的越南-新加坡工业园(Vietnam Singapore Industrial Park Ha Tinh)。
在中国与新加坡宣布实施30天互免签的消息不久,从南洋狮城到太湖明珠,无锡与新加坡共同绘制的这幅携手同行、双向奔赴的美好蓝图已悄然走过30个年头。12月18日,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合作开发30周年暨无锡新加坡科创城高质量建设大会举行。
12月18日,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合作开发30周年暨无锡新加坡科创城高质量建设大会在无锡高新区举行。 会上,副省长方伟到会祝贺并致辞,他指出,江苏省是与新加坡最早开展经贸交流的省份,新加坡已成为江苏省外资主要来源国之一。多年来,苏新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驱车行驶在园区,花红树绿,青草茵茵,花木组合,错落有致,让人眼前一亮。眼下,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积极对标国内一流园区管理水平、学习先进园区经验,加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行动,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文明园区环境。
中新网无锡12月18日电 (记者 孙权)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18日表示,面向未来,将以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合作开发30周年为新起点,继续扩大与新加坡各领域的密切合作、深化与新加坡胜科工业集团的互利共赢,全面开启无锡新加坡科创城高质量建设的精彩篇章,加快由传统工业园
12月18日,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合作开发30周年暨无锡新加坡科创城高质量建设大会召开,深入贯彻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确立的中新“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新定位,按照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新加坡考察访问时的工作要求,持续扩大与新加坡各领域的密切合作,为服务中新友好关系大局贡献力量。
产业园区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双碳目标、城镇化下半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生长?根据《经济大辞典》定义,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而起源的城市,天生负有产业聚集的使命。
新加坡,“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国家,也是与无锡一路同行三十载的“老朋友”。最近,关乎两地发展的大事喜事连接上演。2023年12月18日,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合作开发30周年之际,无锡新加坡科创城正式启航,总投资464亿元的23个项目集中签约进驻,涉及产城融合、城市更新、新兴产业等领域。
参访团成员参观无锡新加坡科创城。旺宣摄12月17日至18日,创士峰、览诺科技等13家新加坡科技企业参访团到访江苏无锡,先后参观了无锡高新区展示中心、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和东裕智能制造产业园,并举行了无锡高新区—新加坡联合创新孵化计划座谈会。
无锡市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从一片偏僻郊区到繁华都市区的华丽蜕变。近年来,无锡市高新区更是以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为发展主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项目落地,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园”到“城”的蝶变。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敏)12月3日,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会上,无锡新加坡科创城与新加坡创士锋正式签约产业科技开放创新中心合作项目,将由创士锋为无锡新加坡科创城引进项目和人才,支持无锡新加坡科创城在新加坡推介和考察。签约2周就行动。
来源:环球时报近日,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访问中国,并出席中新苏州工业园区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苏州工业园区从“池塘洼地”变成“创新之城”,树立了两国合作的生动样板,也是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
据海关统计,2024年,中山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840.6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中,中山制造“出海”之路走向了更高层次。产品出口与对外投资呈现“两头火热”的情景,从产品到企业,中山制造的全球化属性,日渐突出。
赵建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围绕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以零碳园区为牵引,加快集聚绿色企业、做强低碳产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