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的至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至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1、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道医、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然,自仲景之后,尤其是民国后的中医界一直有着最低劣的医学精神, ,又自诩为中医主流, “阿弥陀佛”一样地敷衍。这其实正是仲景《伤寒论》序中的”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十道九医“,道医借助中医学与道家的思想、修行体悟相结合,形成一套大隐隐于市的独特见解与方法;陈茂燊受邀参加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活动,期间参加义诊天下本无病,万病由心生;病在无缘闻道,或是闻道大笑之,乃至把魔当成道。北京,前门关帝庙,透过朱黄色的玄境、妙门,主人公—陈茂燊向世人展示
自古道之传承多借假修真,以一技之实感悟道体之虚无,论技莫非文武医三者,即所谓文以载道,武以卫道,医以传道,凡修文武医者皆可入道,然不论文武医,若要得道皆不能离丹道,不修内丹者所修文武医皆为术,为法,难以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