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苏轼谪居湖北黄州,一个金秋之夜,邀好友荡舟于江中,面对赤壁,食鱼饮酒,诗兴大发,以张志和《渔歌子》为蓝本,作出隐括词一阙《浣溪沙·渔父》:“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中国古代瓷绘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曾经涌现出许多独具意涵的经典纹样,如鱼藻纹、婴戏纹、龙凤纹、缠枝纹等等,这些纹饰大多都具有极深的历史文化渊源,或承载着某种吉祥寓意,或寄托着某种美好期许,因而世代相传,历久弥新。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中国注册营养师 谭凯元开栏的话:我国地大物博,盛产各种美味食材,很多古代文人都热衷于将它们写入诗中,加以赞叹。为了将诗、景、食更好地结合,本版特开设“诗诠食美”栏目,循着古人的踪迹,从现代营养角度入手,带大家重新认识这些舌尖上的好滋味。
来源:【中国食品报】春风不解意,三月桃花寄。阳春煦暖时节,草长莺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风拂面,岸边挂满了碧绿的杨柳枝条,随风摇曳。河面碧波荡漾,活泼的鱼儿欢快地在水中觅食嬉戏。唐人张志和《渔歌子》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唐 ·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藤爸带你背古诗,妙招提升记忆力《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如何记忆?词名: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成为词牌名。此词写的是江南渔人捕鱼场景。作者:张志和。张志和,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诗词: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