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姓形成以后,主要是在其主根地一带繁衍发展,后因为族人昌盛,人口不断增加,土地缺少,再加上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于国末年开始向外迁徙,其中,迁徙到今天山东的一支,西汉时有于公,为县狱吏,受到群众的好评,于公的儿子于定国,年轻时学法于父,父死后任狱吏,汉宣帝时期任廷尉,为人谦虚,后来成为宰相,封西平侯,于定国之子于永,承袭爵位,官至御史大夫,并娶馆陶公主为妻,由于这一支于氏世代官宦,繁衍昌盛,所以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东海望族。
乳山市于姓于姓为乳山市境内人口最多的姓氏,约有1.6万户,广泛分布于各镇,尤其集中于南部沿海及中部夏村、大孤山镇,多源自荣成县赤山或经文登县大水泊迁入,少数为明代军户后裔。金代,于广自赤山迁居司马庄村,其后代繁衍众多,分散至周边数十个村落。
江西省都昌县之于氏自丰城迁都昌,主要有两大出处,一支由北宋的于广自丰城兴能坊徙都昌长宁乡八都段泰里,历经九百余年,一支由元末的于汝和由丰城徙居都昌长宁乡八都上石山,已有六百余年了,九百余年以来,于氏先祖们在都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日益壮大,至今都鄱两县已有约16000之众,在漫长的岁月中,迁都昌二支于氏逐渐融为一体,睦族之风蔚然,然而至清康熙甲戌年,由于少部分人借重续家谱之际,为一己之私,不顾历史事实,擅自改祖易宗,致使宗枝紊乱,祖灵抱恨,最后导致二个家族分道扬镳,历四百余年,隔阂仍未消除,至今二族联宗难以玉成,族人为之痛心,为了厘清历史事实,促使都昌于氏之和睦,笔者二人历经十余年认真考证,查阅丰城、星子、新建、进贤、湖南衡阳等地于氏宗谱,对照江西通志、丰城县志、都昌县志,明史、元史,文集等数十种文史资料,以客观公正,事实求实的精神,历尽艰辛,终于厘清了我都昌于氏来龙去脉。
根据《平度市地名录》及有关族谱、村志梳理发现,平度于姓建村或于姓占相当比重较大的村庄有28个,其中21个与文登大水泊有关,古岘蓬莱前村还涉及到赤山,具体情况请阅下文:一、由文登县大水泊迁到平度的21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