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则视频,视频中,她鼓励11岁的儿子克服恐惧打生长激素。该视频引发了关于生长激素的讨论。有网友评论,不理解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给其打激素,也有人分享自己家孩子打激素的经历。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周顺【编者按】假期结束,“神兽归笼”。迎来开学季,欢脱了一整个假期的小孩哥小孩姐们能顺利摆脱假期综合征吗?家长们又该如何助他们一臂之力?湖南日报教科卫频道《有医说医》专栏,推出青少年开学季特别企划,为家长们送上这些常见问题的健康指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文案丨健康科普王医生编辑丨健康科普王医生身高,一直是孩子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长高秘方”层出不穷,生长激素、口服药物更是被视为“神药”。
“在北京儿童医院,我们有一个门诊病人是非常多的,就是生长发育门诊。对于孩子身高,希望大家一定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身高取决于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70%是遗传因素,30%是后天因素。”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
生长激素只能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等,不宜随意扩大治疗范畴80斤的儿童打周剂,一个月将花费11000元左右,要打到身高达到平均值或期望值为止,可能需要持续数年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琴 谷训 周闻韬 周思宇近年来,俗称“增高针”的生长激素药物在一些青少年儿童及
“孩子的身高”是不少家长关注的重要健康指标,有些家长通过标准身高参考等数据来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如果孩子出现低于标准身高的情况,会引起家长的焦虑。因此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内分泌门诊,经常会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就诊,希望通过注射生长激素的“外力”,来促进孩子的身高。
这两天奥运冠军、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自爆,11岁的二儿子皓皓,身高仅有136厘米,在焦虑了2年之后,最后决定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其实无论是线上还是门诊上,经常有家长问我: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长高点,长快点?
从容貌焦虑到身高焦虑,现在什么都开始“内卷”,孩子们长高本身是个自然的生长规律,现在却被一些人拿来贩卖焦虑,市面上出现了很多“长高针”、“增高针”……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它们号称12岁以下的孩子“每天打一针,半年长高10厘米”,传得神乎其神。
除了性早熟的孩子长不高,临床上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非常焦虑,担心孩子长不高,尤其是父母身高矮的家长,特别期待孩子长高,一直要求医生给用生长激素,俗称增高针。 一般来说,遗传身高对孩子成年身高影响占到70%,所以父母矮对孩子成年身高是有影响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普遍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补钙、吃营养品已经不能缓解家长们的焦虑,于是有的家长带着自认为“身材矮小”的孩子去打生长激素,也就是俗称的增高针。身高不够,真的可以打针来救吗?聂女士的儿子今年11岁,身高142.5厘米。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拥有高挑身材,然而身高往往受到基因、后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日,主持人冉莹颖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系列视频引发了热议。她和奥运冠军邹市明的二儿子8岁时就不怎么长个了,今年11岁只有136厘米,明显比同龄孩子矮一头。
孩子们的身高问题一直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补钙、吃营养品已经不能缓解家长们的焦虑了,于是有的家长带着自认为“身材矮小”的孩子去打生长激素,也就是俗称的“增高针”。身高不够,真的可以打针来“救”吗?长不高不一定是疾病可能是“身高焦虑”聂女士的儿子今年11岁,身高142.5厘米。
近日,关于#演员邓莎给儿子饭里加增高药#的话题登上热搜,并引起了网友们的议论和关注。9月21日,武汉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并没有所谓的口服“增高药”,现在临床使用的基因重组人生长素是处方药品,只能注射使用,注射后还需严密监测孩子的诸多指标,这一过程非常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