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一书中,我找到了古代中国西夏人参与蒙古创立全球最大国家的部分记载,之所以要查这些内容,是因为伊朗朋友的求助:在伊朗大不里士西南部,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穴居700年的蚁人村,当地人自称祖先是中国西夏人。
中路藏寨大金川穿过狭窄的丹巴县城章谷,在镇子的东边,与从东北方向而来的小金川合流,汇合处即为大渡河的起点。车过大金川上的大桥,沿着小金川右岸上行,四公里后过中路桥,开始爬山。弯道呈现在导航地图上,如同窝作一团的蓝条带。逼仄的道路边就是悬崖,驾车其上,心里不免惴惴然。
他们从银州等地起家,凭着骏马、硬弓和民族的標悍勇敢,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现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及青海、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立国有 190 年的大夏国,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西夏文化,与宋、辽三足鼎立。
文/万物君纳西族是一个知名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盐边在攀枝花附近纳西族有多种自称:纳西、纳日、纳罕、纳恒等,其中,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五。
前言:前不久,在省公安厅组织的三月康巴行主题宣传采风活动中,四川作家陈大刚随队先后深入到丹巴、巴塘等地基层民警身边,以忘我的工作态度,以豪迈的革命情怀,用接地气的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甘孜警队平凡英雄的闪光时分。
西夏是西北党项人建立的王朝,党项人源出于羌族,和同样源出古羌的华夏民族有着同一个远祖。党项人原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八、九世纪时,由于反抗吐蕃贵族的统治,移居到甘肃、宁夏边境和陕西北部一带。党项族本以畜牧业为主,迁居后也经营农业。
有些好奇,觉得挺神秘的就特意查了一下。夏尔巴人藏语意为“来自东方的人”,散居在喜马拉雅山两侧,主要在尼泊尔,少数散居于中国、印度和不丹,语言为夏尔巴语,使用藏文,1980年人口约4万,中国西藏境内仅有约1 200人,居樟木沟和陈塘沟。
匈奴人是最早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在春秋时期就有匈奴人的记载,那时的匈奴人一直以奴隶制部落形式存在了近三百年,而我们了解到的匈奴人基本上就是从汉朝时期开始的,汉武帝曾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等大将主动攻击匈奴人,在汉武帝初期就已经将匈奴人逐出河套地区,让匈奴人失去了对大漠的控制权被迫西迁,而汉匈两国的交锋持续了整个东西两汉,直到鲜卑人的崛起让匈奴人彻底覆灭。
13世纪,西夏被蒙古灭国,生活在黄河中游地区的西夏人被迫四下流亡,其中一部分人为躲避战争,经横断山区西迁到日喀则和尼泊尔,后与当地的绒巴族通婚、繁衍后代,并逐渐形成部落——夏尔巴人,就是日喀则原住民对这支部落的称呼,意思是“东方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