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为第35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宜居靓家园,健康新生活”。为进一步弘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树立文明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疾控处邀请我院临床专家撰写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帮助家长们学会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护。
专家介绍——董晓艳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硕导,博士,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5-2016年于耶鲁大学医学院、美国纽约州府发育障碍基础研究所访学,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呼吸学组儿童慢性咳嗽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呼吸学组儿童肺功能协作
长沙一降温,不少孩子的呼吸道可跟着遭殃了,孩子呼吸道感染、喘息,对于父母来说,是孩子长大必经的旅程。但如果孩子每次呼吸道感染后都出现喘息,一年能有个3-4 次,那么家长们就要注意了,因为孩子可能不是单纯的呼吸道感染,有可能是偏爱学龄前孩子的哮喘“相中”了娃!
1.尽量避免或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在寒冷的环境中适当注意保暖,可以考虑戴口罩。 2.主动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其他诱发因素(如螨虫、花粉、霉菌、动物毛、特殊气味、香烟等)。 3.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干燥清洁,勤通风、勤晾晒被褥,没有刺激性气味。 4.
阳阳,化名,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深吸气和叹气样呼气延长, 经过医生问诊既往有哮喘史,结合查体,诊断,实验室检查,确诊是哮喘急性发作,“小孩病情重,立即予强化雾化治疗、吸氧、输液……”在儿科的医疗诊疗世界中,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是需要高度警惕和快速应对的紧急情况。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3月23日讯(记者 赵瞳铱 通讯员 陶洪)近日,1岁的轩轩深夜突发高热,伴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症状。家人赶紧带轩轩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轩轩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喘息指呼吸过程中气道发出的持续、粗糙的声音,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但需注意,气促、鼾声不是喘息。依据《6岁以下儿童喘息病因鉴别诊断和初始处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发生过3次及以上喘息,每次间隔时间至少7天,可视为反复喘息。
2岁孩子喘息20 余天,在湖南当地医疗机构住院之后,无明显好转,家属决定带孩子来深圳治疗。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儿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发现孩子喘息原因极有可能是支气管异物。2月 14 日,孩子做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成功取出异物(板栗碎块)多块。
今天来聊聊这个让很多家长都困惑的话题——宝宝“感冒”有喘息,就是哮喘吗?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长,如不积极治疗,儿童哮喘中约1/3-1/2的人可迁延至成人,因此早期识别哮喘,积极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在儿科门诊中有时候会碰到这样的小患者:年龄不大,最多1、2岁,精神比较好,也没有很明显的比如咳嗽、咳痰之类的呼吸道症状,但就是会时不时听到喉咙里“呼啦呼啦”、“咕噜噜”的声音,往往会搞得家长很紧张,总是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带来就诊,哪怕这些孩子精神状态都很好,也没什么别的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