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燥邪当令,燥邪易伤津液,加上孩子本来就是“纯阳之体”,身体的津液被燥邪损耗后,阴液不足,出现口干、咽干、咳嗽少痰等阴虚火旺的症状。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才不会生病。阳气过盛就会出现阴虚火旺,肺气虚,脾土生肺金,导致脾胃虚。
出了三伏天之后,天气明显变得凉快许多,然而秋风送爽的时候除了体感温度下降了一些,随之而来的就是秋季带给身体的“不适”,例如:皮肤干燥、唇干舌燥、干咳等等,这些不适都是因为秋季天气干燥引起的,所以进入秋季之后,老一辈的常说要“防秋燥”,这也是有道理的,减少因为干燥的天气带给我们的影响;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不仅平分了秋色,也平分了冷暖,平分了昼夜。平衡阴阳,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所以,饮食格外的注意要“平衡”,防秋燥、养肺气、祛寒湿。不管再忙,牢记“秋分不补,冬天受苦”,秋分时节,记得吃“吃3样,喝3样,忌3样”,清热润燥,为秋冬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