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的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年,也就是1531年,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清雍正七年,也就是1729年重修,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历代帝王庙最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修建的,庙内祭祀的人物只设牌位不建塑像。
历代帝王庙里所供奉的这188位帝王,时间跨度从三皇五帝到明朝灭亡,串起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从明太祖朱元璋建历代帝王庙开始,历经嘉靖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调整,直到清朝乾隆五十年,才以“中华统绪,不绝如线”为原则,最终确定了这188位帝王。
题:历代帝王庙如何体现“中华统绪不绝如线”?中国历史上共有460多位帝王,涵盖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时代的王和秦汉至明清时代的皇帝,庙中择优入祀188位,其中既有华夏—汉民族帝王,也有北方民族和不同民族血统的帝王。
中新网北京2月7日电 题:走进帝王庙寻“龙” :来这里读懂中华民族“大一统”中新网记者 刘文曦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有一座红墙黄瓦、气势恢宏的古代庙宇。走进这座古庙,不仅能寻觅到许多“龙”,更能在漫步中读懂中华文明5000多年从未中断的历史和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
寻觅历史的痕迹聆听历史的声音穿梭于时光交错折叠的古都寻访古建筑里的悠悠古韵透过时间的帷幔听古建筑“讲述”尘封的历史西城古建探秘之历代帝王庙阜成门内大街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妙应寺、历代帝王庙、广济寺等都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刘汉俊从左至右分别为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中的“中”字。 资料图片8月12日,从景山上沿北京中轴线向北眺望鼓楼。 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如果让你说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字,相信一定会见仁见智,各有所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浩如烟海,这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