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近日,近百件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珍贵文物从英国伦敦“飞”往广州,与中国观众见面。与普通的货物运输相比,文物的空中之旅享受了“从舱门到车门”的VIP待遇。英国文物安全运抵广州。
今天(9月25日),遵义海龙屯出土的15212件文物完成移交。其中,59件(组)移交贵州省博物馆、66件(组)移交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余全部移交遵义市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这也是十年来我省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土文物移交,标志着海龙屯考古发掘第一阶段工作结束。
航拍海口市五公祠文物保护项目。(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南海网海口2月29日消息(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2月29日,海口天气晴朗,记者高空航拍了海口市五公祠文物保护项目。2015年10月25日开工的五公祠文物保护项目,预计今年4月底竣工交付使用。
8月24日下午,中国流失文物交接仪式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举行。受国家文物局委托,驻瑞士大使王世廷代表中国政府与瑞士联邦文化总局局长卡琳·巴赫曼女士共同出席,并签署交接协议。中国驻瑞士使馆文化参赞向世海、新闻参赞任向群、瑞士联邦文化总局和瑞士外交部部分官员共同出席。
3月20日起,“心写治平”——乾隆皇帝御笔书画特展将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举办,为您讲述乾隆皇帝除了身为帝王,还作为文人和艺术创作者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是故宫博物院秉持“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第一次在鼓浪屿进行大规模的书画藏品展示。
10月31日,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陈纳德将军文物捐赠仪式在我市举行。在桂林秧塘机场飞虎队遗址公园,陈纳德将军之女陈美丽一行不远万里,将包括陈纳德将军使用过的望远镜等80件珍贵文物郑重地交付园方,为这段持续82年、跨越大洋的友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接收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向我国返还的38件文物艺术品。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以及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打击文物非法贩运部门负责人马修·博格达诺斯出席返还移交仪式并致辞。
“飞虎队”飞行员的服装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陈灿培为来宾们介绍所捐赠历史文物的背景情况军人们的勋章“我希望提醒子子孙孙们记住,我们的胜利是有气场的胜利”,“我们是爱国的,不能受欺负!”68岁的美籍华人陈灿培掷地有声地说。
在江津老百姓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千年真武场,一部客家文化史。”真武场原是一片荒草坝子,直到湖广填四川,客家人开始不断来到江津拓荒垦殖,此地才慢慢繁荣,发展为巴蜀地区的商贸重镇,也是客家人的重要聚集地。
1937年,日军闯入紫禁城,却没有找到觊觎已久的故宫珍宝。原来,故宫文物已经过精心装箱,在严密护卫下分批从北京运到了南京。但由于战势的变化,这些稀世珍宝必须离开南京。那时,与北京相隔千里的重庆成为故宫文物南迁的目的地之一。
今年是埃及学诞生200周年,埃及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隆重庆祝这一重要文化事件。日前,笔者走进位于开罗市中心解放广场的埃及博物馆,与“塔尼斯的宝藏”进行近距离接触,实地感受古埃及文明,体验庆祝埃及学创立200周年的气氛。
10月13日上午,流失海外百年的圆明园西洋楼石柱回归故土,首次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正觉寺的“最上楼”一层同公众见面。历经百年辗转,几经周折,7根石柱终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继原位于西洋楼海晏堂的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归原属地的圆明园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这件西汉华服高定“时髦单品”仿制成功!记者5月18日从湖南博物院获悉,湖南博物院联合南京云锦研究所,历时两年多成功完成了印花敷彩纱直裾丝绵袍的仿制工作,这是2000多年前,西汉辛追夫人衣柜中的“时髦单品”。印花敷彩纱直裾丝绵袍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是辛追夫人生前最喜爱的服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