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过年“走亲戚”是一种传统,从古代的“归宁”之礼,到近现代的节日拜访,走亲戚一直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但到了近些年,这种传统似乎慢慢被人淡化了,甚至有的年轻人很反感过年走亲戚,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据《半月谈》报道,这种现象表现为“一旦涉及成绩怎么样、工资有多少,买没买房、有没有对象,感觉天就聊死了”“年轻人需要指点,但不是一年到头见不了几面的亲戚指指点点”等,在现实压力之下,年轻人不喜欢走亲戚、乃至不愿意过年回家,都成了一个无奈的选择。
马上该过年了,我很发愁今年要不要走亲戚。说实话,自从两年前开始,我就不想走亲戚了,就算是过年也不想出门,就喜欢宅在家里。我记得以前过春节,是必须要走亲戚的,就算再忙再累,也得抽空买点礼物,去亲戚家坐坐聊聊,相互串串门,说说话。
“断亲”现象为什么如此流行?春节期间,澎湃新闻发布报道《“断亲”话题上热搜,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拜年走亲戚?》,引发广大网友共鸣。有调查结果显示,26-30岁的90后年轻人大多数只是“偶尔与亲戚有联系”。
跟年味一起流失的,还有亲情,越来越多的人跟越来越多的亲戚中断往来,流行的生活方式就应运而生。春节难得有小长假,把来之不易的长假用来没完没了走亲戚,迟早身心俱疲,挨家挨户走亲戚,不是送快递,胜似送快递,走亲戚已经快要成为流程化,缺乏感情色彩,只是机械式迎来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