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已经晋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我国也正面临产业升级和技术转型的挑战,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家正大力推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代市长张文杰(2月1日当选)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是该市冲刺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城市的重要一年,要在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在知重负重中攻坚克难,在苦干实干中奋勇争先。
不少城市2024年的经济成绩单已陆续揭晓。一个被热议的焦点话题是,过去一年,GDP万亿城市俱乐部是否扩容了?2023年,在二十六座GDP万亿城市之后,有六座城市的GDP处于8000亿元—1万亿元区间,它们可以称得上是“准万亿城市”。过去一年,它们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一直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GDP不仅超过了日本、德国以及印度三国的总和,达到了惊人的126万亿元,还涌现出了许多经济实力十分出众的城市,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当下中国光是GDP突破万亿的城市就多达26座。
经过一年的等待,“万亿俱乐部”即将在今年再次“迎新”。目前,几座准万亿城市均已发布了上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烟台、常州、温州、徐州等城市,均实现了7%的增速。常州与烟台半只脚已经迈进“万亿俱乐部”长三角的下一座万亿城市,常州已经势在必得。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今年11月统计数据已经出炉,各地进入年底冲刺环节。长三角下一个万亿城市,究竟是徐州还是温州?2023年,全国有6座城市的GDP位于8000-10000亿元区间,其中两座城市出自长三角,分别是8900.44亿元的江苏徐州和8730.
每经记者:刘旭强 每经编辑:刘艳美图片来源:新华社当万亿城市不断扩容,GDP突破万亿元、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双万”城市,某种意义上更具“含金量”,也成为越来越多城市追逐的目标。其中,浙C温州的声量正变得越来越大。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当时长三角仅有6座GDP万亿城市,分别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时隔5年,至2023年,长三角已有9座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新增南通、合肥、常州三城,在全国26座万亿城市中占比超1/3。对长三角而言,这还不够。
潮新闻 记者 王艳琼采风团记者在温州中国眼谷体验产品。 记者 王艳琼 摄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温州地处最南端。随着杭温高铁通车在即,这座“千年商港”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交往更加密集、合作更加深入。近日,长三角地区主流媒体采风团走进温州,近距离感受发展蝶变。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揭晓,全国千万考生又进入填报志愿的时间。到底如何选城市,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一般来说,那些经济实力突出、高校资源多的城市自然成为首选。而这类城市,基本上就是以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主要代表的一二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