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否可以放鞭炮,这在每到年终岁尾之际,都是一个备受很多人关注的热门话题。为何会如此呢?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期望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并且,许多人都想着在年底的时候燃放一挂鞭炮、放一次礼花,借此赶走一整年的晦气,为明年迎来一个全新的起点。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5日讯(记者 胡雪怡)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北京时间12月4日22时12分,在巴拉圭共和国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会议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春节申报由全国各省市区共同推动福建省有关地市和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同参与了申报工作在福建非遗如同璀璨星辰承载着八闽儿女的智慧与情感有9个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天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藏”在春节里的福建非遗↓↓↓漳州
近日,中国农历新年“春节”成功申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让无数国人欢欣鼓舞!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如今正式成为全球公认的文化遗产,这可是 “中国年” 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标志着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董媛媛(山西财经大学)据新华社报道,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迅速刷屏,成为国人热议的焦点。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独特魅力。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其成功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春节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民众基础。它承载着中国人对家庭、亲情、和谐与希望的向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新乡日报】在冬日的尾声,当寒风逐渐淡去,中华大地披上了一袭节日的盛装,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庆典。春节,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节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魅力,成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新甘肃】□ 刘纯银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就在这个月,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成功申遗。这下子韩国别想打我国春节的主意了!至此,我国非遗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春节是第44项。随着我国传统文化慢慢的走向国际,那么如今走出海外的“国际春”具备怎样的影响力呢?
2025年1月1日拍摄的豫园商城中心广场的生肖蛇年主题灯组。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市中心的豫园灯会亮了,北面的罗店彩灯张灯结彩,南面的莘庄灯会也闪亮登场……这些场景化的海派年俗,已成为上海地区独特的春节文化表现形式。
参考消息网12月9日报道台湾《联合报》12月8日刊登文章,题为《春节入列非遗 为何遭消音》。文章指出,中国的春节日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决定对中华传统文化是个肯定,但在当前的台湾出现春节可以欢度,春节成功申遗却不宜宣传的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