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论集:英汉对照 论人世的痛苦 人生若不以遭受苦难为当下的直接目标,我们的存在则定然全无目的。无量的苦痛在这世上无处不在,它源于与生活本身密不可分的基本需求与必需之物,若视其为不服务于任何目的,仅为偶然之结果,则实为荒谬可笑。
所以得什么都可以,千万别得病,但是作为女人,有些苦难是无法避免的,我现在,30多岁了,要说肉体的苦,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生孩子,另外就是胃镜,生孩子方面的,就是顺产、剖腹产、加产后涨奶,痛到怀疑人生,做胃镜,时间非常短,但也是度秒如年。
我们都曾经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苦难,处在一种相对长期的痛苦和不快乐状态中,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对于苦难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比较典型的一种是鸡汤式地吹捧,认为苦难是光是修炼是福报,强行寻找意义自我安慰,还有一种是阿Q式的瞒和骗,天真地以为苦难终将被战胜,而不愿去追问苦难本身,或是进行整体性
如果是半年前看泰伦斯·马力克这部《隐秘的生活》,虽然从剧情来说这已经是马力克最近几部作品最通俗易懂的,但加上超过三小时的时长以及相当意识流的叙事手法,大概很难对这个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故事产生多么强烈的代入感。
然而,我想说的是,在生活中有些人为制造的苦难本可以避免,除非你对苦难“甘之如饴”。为了营造苦难的情境,作者让青铜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去卖掉最后的十双芦花鞋: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