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识破蒋门神等的奸计,血溅鸳鸯楼,表现了他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尽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终究从残酷的现实中,从迷失的自我中醒悟过来,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点,渐渐地走向成熟,然而也存在滥杀无辜的缺陷。
杨角风谈水浒系列第65期:接上一期,武松被张都监骗了,表面上一副器重他的样子,内心却肮脏的一笔。最终,武松被打入死囚牢,幸亏施恩父子极力施救,才侥幸活了下来,并被刺配恩州。刚刚出发不久,武松的结拜兄弟施恩出现,给了武松两只熟鹅,衣物、鞋子、碎银子等物品。
总有人说武松连个端茶递水的丫鬟都不放过,人家好好的一个打工人,摊上这事还白白送了性命。说武松过于狠毒,为了激情泄愤肆意伤人性命,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猜测原因主要是这几种:1.避免打草惊蛇。死人才是最能保守秘密的,若这个院子还有一个活人,那么张都监被杀很快就会被发现。
武松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施恩十分感激,把他留在身边,派专人同候,招待十分周到。施恩觉得蹊跷,本不想让武松去,不过,张都监是他父亲的顶头上司,从道理上说,武松既是囚犯,自然也属于张都监管辖,没有理由不放人。
施耐庵的《水浒传》我不知读过多少回,但每次读到第三十一回“血溅鸳鸯楼”章节时总是在心里嘀咕:“武松,一个打虎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侠义之士,为何在这个章节里却变得如此残忍见人就杀呢?这到底是人性的异化还是作者艺术上的失误?”年少的时候经世得不够,看不明白也在情理之中,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时,依然让我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