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姐弟俩跟随他们的戍边民警爸爸和边境派出所民警踏上了边境巡逻路。8公里的山路让6岁的弟弟多次想要放弃,但他一次次鼓起勇气,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姐弟俩与民警一起将界碑区域清理干净,为界碑描红,并送上对祖国的祝福。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特别为爷爷感到骄傲,也希望爸爸在天上能看到。”15岁的拉迪尔·拉齐尼现在是喀什第二中学(疏勒校区)高一年级学生。9月22日,提起爷爷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获得“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他自豪地说。开学快1个月,拉迪尔还在适应高中生活。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身着迷彩服腰挂长刀在西南边陲原始密林里60岁的佤族老人岩聪仍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他从5岁起便跟着父亲巡边至今已有55年中缅边境地区山高谷深森林密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硬是在大山上趟出了一条巡边路身上的一道道疤痕记录着他曾遭遇的艰辛和危险护边员待遇并不优厚但无论刮风下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在新年伊始引发了一波“云南热”,大家纷纷趁着春节期间奔赴云南,感受“有风的地方”。但这次来到云南的他——不是来追寻这里的风,而是把故乡的风带来了云南,带来了爸爸的身边。“诺诺!跟紧点!你要掉队了!”小小的身影摇晃着,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落下。
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苏典边境派出所的民辅警驻守在我国西南的边境乡镇,开展边境巡逻是戍边民警的日常工作之一。近日,这里迎来罕见的新年第一场雪。放寒假后,一位戍边民警的女儿到访探亲。期间,女儿陪着父亲和巡逻队的叔叔们一起巡边踏访,实现了看雪的愿望。
近日,云南德宏边境一线迎来了新年第一场雪,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苏典边境派出所边境巡逻队迎来了一位新成员,一位戍边民警的女儿陪着父亲和巡逻队的叔叔们一起巡边踏访,在临时执勤点烧火做饭,查验过往车辆,感受了爸爸的工作日常。
两天前,他又一次穿上迷彩服,背上五彩的“佤族包”,腰间挂上开山用的“剽牛刀”,和戍边民警一道,从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边境线的180号界碑走到182号界碑,再到183号界碑——这条线路在50多年前并不是路,而是高山丛林,却被岩聪用双脚走出了一条路,人们称之为“额山路”。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原创稿1月31日,正月初十。早上6点半,天还未亮,岩聪准时起床,简单洗漱过后,穿上迷彩服和背心,挎起开山“剽牛刀”和多彩佤族包,又开启了一天的戍边之路。岩聪(前一)带领戍边民辅警一起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