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我刚进国企的时候,满怀憧憬,以为自己进了天花板。那个时候的领导是什么样?用四个字形容:稳如泰山。以前的领导,总说:“你放开干,出了事儿,我扛着。”每次开会,领导都是最后一个走的,每次分奖金,领导都说:“团队第一,我第二。
我是一名正团职上校转业军官,转业到某地级市直属单位当上了副局长,作为一名有点实权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在如何对待下属、如何与下属相处方面,我也经历了一个转变历程,从说一不二斩钉截铁的武官作风,到温文尔雅用心用情的文官思维,在退役几年的磨砺中逐渐觉悟、循序改变。
从基层走上去的领导,有不少非常接地气、体谅基层、关心基层的,但也有上述所讲为难基层、折腾基层的。有位网友讲述了这样一位领导:他所在医院有个副院长,之前是临床科室的医生,当时是全院的刺头,能在工作群里公然抵制领导的那种。
很多80后甚至95后之前的农村孩子会记得,那时候的村长书记和自己父母一样的在田间劳动,不一样的就是定期会大嗓门的喊每家每户出一人开会,传达各种精神或者政策,人们会知道乡长或者镇长的名字,因为他们经常下乡,农忙时节,还会脱下鞋子下田帮乡亲们插秧,传达员会每天都下乡到他负责的村落,统计每家每户栽种了多少烤烟,养了多少猪,或者打听谁家多生孩子,空闲时,长辈吹牛,会知道县长,市长的名字。
在过去,很多人都以找到一个“铁饭碗”为荣,毕竟那时候工作不好找,没了工作就意味着吃不好穿不暖。可现在年轻公务员和以前的公务员不一样了~ 现在的年轻公务员对于领导的要求也并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顺从,有时甚至会当场针锋相对。
老局长在省城医院检查身体回来的第二天,在单位召开的班子会议上,因为新局长把老局长作为班子成员对待,坚持要老局长承担分管工作的责任,并且要从事单位全部大材料撰写任务,新老局长在会议现场发生了激烈的思想交锋,使会议无果而终,不欢而散。
没想到“退居二线”的老局长从省城医院检查身体回来了,刚好来去6天。我原以为老局长请假去省城看病就是一个由头,只是形式履行制度程序,认为他以此为借口,会一去不返,从此不来上班,以“退居二线”的名义,过上悠闲自得的隐形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