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52年2月,志愿军189师566团在开城附近与美军对峙。为了防止志愿军夜袭,美军在营地周围安置了许多地雷。某天清晨,一支美军巡逻队出发巡逻,其中一人不幸踩中了自己埋设的地雷,当场丧生。这一意外让美军感到困惑,因为他们明明是按照地上的标识行进的,怎么会不慎触发地雷呢?
他们是时代的代表,更是智慧的象征。有拿起机枪大刀冲锋陷阵的英雄,也有在后方指挥作战的伟人。“姚显儒”是我国的排雷英雄,他的排雷实力不是一般的“牛”,不仅自己在排雷的路上,越来越“上头”,他带着战友们更是给敌军好好上了一课。
1952年3月11日部分赴朝创作组成员在沈阳东北军区招待所门前合影。左起:李蕤、逯斐、巴金、菡子、黄谷枊。1952年5月,李蕤在188师指挥部坑道中采访。右起:李蕤、188师师长张英辉、副政委陈英、政治部主任弃里三、政委李真、副师长徐成功。
走进展览大厅,北青报记者看到的是志愿军使用过的各式武器实物,有米格-15歼击机、215号坦克等,也有赵顺山用过的十字镐、张桃芳在冷枪冷炮运动中使用的步枪、唐章洪使用过的迫击炮、起雷英雄姚显儒使用的排雷钳、牛保才使用的电话机和线拐子,这些都是为此次展览精心挑选的抗美援朝装备实物。
朝鲜战场进入阵地战阶段后,美军在防御阵地周边,设置了大量的地雷。抗美援朝老兵回忆说,敌人阵地周边极其危险,到处都是地雷,有时候下大雨,会把地雷给冲刷出来。有一次,我军换防时由于不了解敌军雷区分布情况,竟然伤亡了100多名官兵。
在1947年解放石家庄的战斗中,作为一名机枪班的战士,牛振峰与敌人多次近距离激战。今年已经91岁的牛振峰老人,由于身体原因无法讲述太多,但在其女儿牛惠萍及女婿刘力的帮助下,回忆了诸多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