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军迷对于我解放军军衔设置以及十大元帅十大将如数家珍,而如果提到国民党的军衔设置,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了。从孙中山先生组建国民党政府以来,国民党的军衔设置一度比较混乱,一直到1934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海陆空军官制表》,才统一重新制定军衔。
特级上将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基本沿用了北洋政府的军衔制度,将将官分为上将、中将和少将三级。1935年3月颁布的新的军衔等级表,正式将国民革命军将官分为五级: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和少将。1935年3月30日《特级上将授任条例》中规定了国军最高军衔为特级上将。
中国军衔制产生于20世纪初的清朝新军。此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几个时期实行的军衔制,基本上都是在清末军衔制基础上的发展和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先后两次实行军衔制,并进行了多次修改。
六十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日军投降书是什么样子。难道仅仅是因为《降书》中多次出现:日本陆海空军及其辅助部队向蒋委员长投降,或者是因为受降落款是: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
国民政府军队的军衔制度,在1935年之前是比较紊乱的,尤北洋时期的国民政府及孙中山时期的南方政府和武汉政府,“将军”之衔授予不大严肃,甚至过于宽泛,象薛岳、熊斌、孙连仲、鹿钟麟等已获上将之衔,军事参议院里更是上将排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