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海,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钱”,那么在这样的地方,婚宴档次怎么样?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上海浦东泥城镇农村酒席的规格,一个字“壕”,真的非常不错,看着口水都流下来了。今天这场婚宴共33桌,10道凉菜,22道热菜,每桌是3500元的标准,3500元算什么水平呢?
前不久,上海一家人在饭店办酒席,菜品豪横喜酒茅台却“无人喝”,这是咋回事?杜先生家在上海静安区,前不久他老父亲80大寿,于是杜先生就在饭店办了几桌酒席,提前他还把消息告知了亲友,通知大家到时候过来喝喜酒吃席。
导语:上海一拆迁户办酒席,每桌2瓶茅台亲友迟迟不喝,行家:还好没喝上海是我国最繁华的都市,这里也是城市化建设最早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真是7天一小变,半个月一大变,以至于飞速发展的上海就连本地人都惊叹变化特快,也正是城市化的建设,让上海的周先生享受到了拆迁的福利。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村民乡土情结浓厚,有大摆婚宴、寿宴的传统,也有操办繁琐丧事的习俗。借用一个村民的话:“仪式可以再办,宴席可以再摆,现在是非常时期,一切都是为了控制那个疫情嘛。说得大一点,是为大家好,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好。”
我们上海人的酒局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是有点复杂的。看似没有什么套路可言,实际上还是讲点规矩的。中国人讲究个客随主便、入乡随俗。有外省市来沪跟上海朋友聚会的,不妨看一下这篇小文。一是喝酒不兴喝多少的,主要讲的是总量控制。在外地赴宴,主人一般准备的是当地酒,突出地方特色,也不会掉价。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上海市标准化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固化专项行动成果,切实发挥标准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方面的指导、规范和支撑作用。
一过完年,上海嘉定区徐行镇小庙村村民李师傅来到村里的小庙餐厅,预订了30桌婚宴。记者了解,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地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回乡办婚礼,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村里在2021年11月专门成立了村干部、村民组长和志愿者组成的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让基层党员、乡贤、先进模范们带头,倡导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