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活动期间的“灵位”,在丧事过后放入家庙或祠堂即是“牌位”,在坟前立碑祭祀的就是”碑位“,区别在于灵位书写后缀用”之灵“,牌位书写后缀用”之位“,碑位书写后缀用”之墓“。灵位的书写书写人。原则上讲,谁主丧谁写灵位,所以,一般来说,父母灵位以主丧孝子的名义书写,没有主丧孝子的,谁
“烧包袱”又叫做“烧包裹”,是我国民间祭祀祖先的一种形式,所谓的“包袱”、“包裹”指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钱包或衣包,是一纸包,内装冥钱、冥衣等物,包袱皮上要写清楚亡人称呼和名讳,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这个环节叫做“写包”,是“烧包袱”很重要的一环,而各地讲究略有不同。
实际生活中,家有丧事写“灵位”,坟墓立碑写“碑位”,祠堂做主写“牌位”等,有“先考大公×××之灵位”、“先考二公×××之碑位”“先考三公×××之神主牌位”等用法。怎么来的,说不清楚,规范礼仪文本中没有,无从稽考。
所谓主,即神主,也叫神主位,一般口语语汇叫牌位,就是放入家庙或祠堂里的那个牌位。神主牌位标识逝去的人在列祖列宗昭穆谱系中的位分,享受后人的祭祀香火。神主代表逝者神灵,是祭祀事项,不是丧事事项。祭祀是吉礼,丧事是凶礼,完全不同的。
(接上篇)有的朋友评论说他们那里祖牌跟这个写法不同,这里我简要说一下,上篇的可能是多见于江西、湖南部分、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一带 ,即:中间的一列字一般以“本族堂号+历代始高曾祖(或直接写历代先祖)……之神位”,两侧为左昭、右穆四字,另外,一般最外侧的左、 右、上会配上对联和横
汉字“主”字有多义,其一为“神主”。所谓“神主”,又称木主、牌位,即写有死者姓讳的灵牌。在传统文化的语境里,为故去的长辈制作灵牌,请人用朱笔补上灵牌上“主”字一点的仪式则称为“点主”。人去世后,儿孙们为他(她)们制作、书写牌位和灵牌,用于后来供奉祭祀。
商南丧葬习俗(三)文/雷家炳 (接前)五、“入殓”入殓即入棺,俗称“进财”。系在给死者梳洗、整容、穿戴整齐后,在择定时辰内,将其尸体移置入棺材内安放的过程,谓之“入殓”。具体程序包括升棺、填棺、入棺 、盖棺等环节。“升棺”,即将棺材抬至堂屋中架放好,称叫“升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