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北京有两个地方永远人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广场,所有人都仰着头看升国旗;潘家园,曾经是一个荒凉的城郊,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旧货市场,当地居民在路边上摆摊,把家里的瓷器、旧家具等东西拿出来卖。
如今出去旅游除了欣赏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外,还有一些年轻人爱上了赶集,也就是去逛一些集市。起初最开始是在天津有个卖古玩的市场叫鬼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相传在清朝末年,那时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许多难民都聚集在一起讨生活,但日子越来越难过时,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许多难民就去城里捡别人不要的东西进行售卖,渐渐的就在天津的天宝路形成看一个集市。
过去经济落后,物质水平低,部分人不得已采用盗墓的方式来维持生计,他们白天休息,上半夜挖掘坟墓,下半夜将所得财物进入市场销售,市场上因为天黑,摊主影影绰绰站着、蹲着,也有人在脚前摆一马灯,但灯捻都调得小小的,像是走夜路过坟圈看见的“鬼火”,就把交易这种旧货的市场称为鬼市。
北京鬼市您听说过吗?没错,就是在北京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里,有一个独特的存在——鬼市。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更是老北京文化的一种象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间传说。何为鬼市?鬼市,其实是一种在夜间开张、天亮前结束的特殊市场。
一提到北京,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北京的夜晚也应该是霓虹闪烁、热闹非凡,事实也的确如此。不过在每周三凌晨三点的北京,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鬼市”却是另一番场景:昏暗的灯光下,一群低调的买家仔细盘着自己相中的货,对面的卖家则静静地蹲在地上等待买家的决定。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或国家旅行的时候,相较标志性打卡景点和热门的美食城,我总倾向于先逛逛旧货市场,看看这个地方过去独有的文化精髓。比如泰国曼谷美功铁路集市、土耳其大巴扎、西班牙马德里旧货市场等,身处其中,这些经历过时光的物品,总让人有亲切之感,是比看景点更能体会风土人情的方式。
来源:方圆“这两张车票1957年的,跟我一个岁数,上面还写着‘祖国万岁’,最少20块钱。”王先生面对还价的买家向其解释。4月16日晚7点,刚一开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潘家园“鬼市”就已经人头攒动,摊位上的藏品琳琅满目。
行家看门道,淘宝要赶早,要说起北京文化市场早市,潘家园旧货市场周末四五点灯火通明、手电白光交织,各位买家来这里练眼力、砍价练嘴皮子,已成京城一景。潘家园“鬼市”称谓由来已久,过去北京的鬼市又叫夜市,也称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