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深一度# “年”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历法系统。在古汉字中,“年”字的起源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据考证,“年”字的甲骨文字形象地描绘了谷物成熟的形态,它表示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周期。古人为了便于记忆和安排农业生产,将一年分为几个季节,制定了相应的历法。
年是什么?我们先看它的甲骨文:我把前面两个字形放大:再看看百度怎么解释: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年”字,甲骨文的“年”上禾下人,本意指谷物成熟。(于省吾所著《甲骨文字释林》中指出:“年乃就一切谷类全年的成熟而言。这样的解释太肤浅。
“春节在民间习惯地称为‘过年’,即每年夏历正月初一,旧称元旦为过年。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开始到翌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都是过新年的范围。”追溯历史,春节的由来,一说源于原始公社的‘腊祭’,《左传》:‘虞不腊矣。’
年字,在甲骨文里写作上图,上面是“禾”,下面是“人”。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那沉甸甸的一捆禾苗长势旺盛,成熟的谷粒已经压弯了枝条,而下面背着粮食的那个“人”,看上去也好像有点弯腰的样子,估计是被身上的重量压得有点直不起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