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苏联初期准备不足,欧洲大片领土被德军占领,这些地方都是苏联重要的粮仓和基地,直接导致1942年后苏联面临严重的粮食等物资短缺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为了打赢卫国战争,苏联上下勒紧裤腰带支援前线,同时也来到了盟友美国的帮助,这就是备受争议的《租借法案》,靠着《租借法案》,苏联从美国那边获得了大量的物资,有力地缓解了苏联物资短缺的问题,为后面的反击做好了准备。
二战爆发以后,美国逐渐切断了与德国、意大利的贸易,并在1941年3月通过了《租界法案》开始对同盟国进行援助,苏联则是10月被纳入租借法案,美国对苏联的物资援助有一部分是通过太平洋运送到苏联,这就不得不经过日本在太平的势力范围。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援助了苏联和其他抗法西斯国家大量武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在美国“拱火”、“递刀子”式的援助之外,鲜为人知的是,在人道援助领域,美国也同样给予了苏联大量的粮食援助,其贡献不输于武器力量的援助。
二战中,美国将大量援助都给了英国,援助总量排名第二的是苏联,苏联获得了大量的物资,甚至于有了“没有美国,当时苏联就灭了”的说法,不过其实美国的援助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只是其需要物资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在苏联最艰难的防御阶段时,美国的援助还没有到位,当然,这是并不是说美国援助对于苏联没用,只是作用不必那么夸大而已。
二战时期,苏联之所以能在绝境中抵挡住德军的进攻,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天气问题,因为德军根本没做好在冬天打仗的准备,还有苏军本身的战斗力问题,还有苏联的战略纵深问题,其实苏联之所以在苏德战争反败为胜,离不开其他盟国对其的支援,特别是英美两国为苏联提供的战时物资。
二战时期,假如没有美国的军事援助,苏联将很快输掉这场战争。由于失去了乌克兰等重要的粮食产区,在 1942年整个苏联减少了近一半的耕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征召入伍,再加上为了满足运输补给的需求,苏军统帅部征调了80%以上的拖拉机和汽车,征用了大量牲畜,因此在 1943年,苏联粮食严重短缺,乌拉尔等地甚至发生了严重的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