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踏上火星表面的第一个中国航天器——“祝融号”火星车有着各种“独门绝活”。 如果它在行进中某个车轮沉陷或打滑空转,就会用上“蠕动模式”,像毛毛虫一样前进。此外,它还有蟹行功能,可以在火星横着走。
不得不说,中国的一次火星探索,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是不断增长,而且,祝融号火星车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惊喜了,而这次又有新发现,只能说我们的火星探测真的是“太值”了,一次的探索就让我们了解到这么多关于火星的数据及成果。
首期《未来中国》将视野投向了深邃的外太空,并邀请到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全中国最珍贵的车---火星车还会再次苏醒吗?科学家贾阳介绍了“祝融号”火星车目前已经超过了设计使用寿命,但仍然有再次苏醒过来的可能。
来源:央视网 火星已经进入春天,但祝融号仍在冬眠。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介绍,当舱内温度高于 -15 ℃,太阳能发电满足火星车当天最小的用电量(达到140瓦),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时候,祝融号会自动开机。
不去火星的天问二号,又出现了新动态,那就是天问二号小行星样本返回探测器示意图公布。当然,很多朋友可能也会想到关于天问一号的问题,想知道中国天问一号——祝融号火星车如何了,那下面我就先说一下这个祝融号的问题。
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王俊芳 梁睿华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肖龙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
科技日报记者陆成宽“祝融号”在火星又有新发现!基于“祝融号”观测数据,我国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祝融号”着陆区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证据,证实风沙活动记录了火星古环境随火星自转轴和冰期的变化情况。相关研究成果7月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来点儿干货#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着陆,2024年仍有一台科学载荷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台载荷就是嫦娥三号着陆器配置的“月基光学望远镜”。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累计行驶889米,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4月16日,小蓝鸟航天大佬@SegerYu发了几张黄沙漫漫的火星照片,近景中一个标志性的太阳能电池和导航相机的阴影照片,让广大网友立马认出这是“祝融”火星车,纷纷留言询问“祝融”火星近况如何,还能不能醒来等等。
天问一号是我国第二个火星探测器,这一点可能超出了很多网友的预料,我国的第一个探测器是“萤火一号”,搭载在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上,在2011年11月8日发射后未能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最终坠入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