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典故·横槊赋诗 视频横槊赋诗:这又是一个来自于三国演义,知名的历史故事典故。槊即是长矛,代表武力。诗即为写文章,代表文才。横槊赋诗就是代表着,文武双全的英雄气概。而横槊赋诗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正是一代名人曹操。我们知道,曹操不仅能上马南征北战,也能提笔吟诗作赋。
他叫曹操,生活在2000年前的东汉末年。他戎马一生,却毁誉参半。有人推崇他,有人咒骂他。有人赞他雄才大略,神武英明;有人骂他奸诈狠毒,是篡权的逆臣贼子。他是杰出的政治家。他推行屯田制,安抚流民,奖励农桑,兴修水利,他为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他是超凡的军事家。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注释】:无有实虚,是诗句中常用的对比手法。例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作赋观书:这里讲的是三国时期曹操和关羽的典故,曹操横槊赋诗句,关羽灯下看春秋。两个典故,塑造的都是三国里文能使武,武能通文,文武双全的名角形象。
宋神宗元丰三年,四十五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不论,关键是这个官衔之下还有四个字“本州安置”,意思是限制离境,形同软禁,但是在黄州四年,苏轼却写出了多篇名垂千古的诗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夜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