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网上有关汉中原来属于哪里的争论,我觉得我们汉中本地人对我们的归属更有发言权吧。首先,汉中划到陕西,不能怪陕西中,陕西没有任何权利把别省地盘划到自己行政区,当时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的。实际上我所接触的汉中人对网上汉中划到陕西,划到四川的争论都没多大兴趣,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设益州路(今成都)、梓州路(今三台)、利州路(今广元)和夔州路(今奉节),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此时,汉中隶属利州路,为四川之一。今汉中市为陕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市),简称“汉”,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
很多到过汉中旅游的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陕西明明就是一个西北的省份,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住窑洞吃面条的省份,但到了汉中感觉完全不一样,到处都是说着流利的四川话,饮食习惯也是和四川差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楔子汉中市,简称“汉”,有“中华聚宝盆”、“小江南”的美誉。位于陕西省的西南端、汉江上游,境内南北两端为秦岭、大巴山两大山脉所环绕,中部为汉中盆地,地形复杂多样,分属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辖区南宽北窄,整体为山地、河谷相间的地形地貌。
北宋时汉中为利州路,广元为利州县,成都为益州路,三台为梓州路,重庆为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后定四川中书行省,简称四川省,详见四川历史教科书,后来朝廷将汉中划入陕西省管辖 ,此后历代陕西省官员重关中轻汉中,没考虑汉中是南方,关中为北方,文化,地理,气候等绝然不同治理汉中,因此汉中发展不比在四川好。
在中国34个省级区划中,有超过一半的省份的名字都和“山川湖海”有关。比如说山东山西的“山”、河北河南的“河”、湖南湖北的“湖”,还有江西的“江”,海南的“海”,这些都是以山河作为开头,然后以东西南北作为结尾。
时有为褒国之说,后来汉中为何是巴郡或巴蜀汉中,郭沫若的中国通史说得很清楚了,说汉中就应说为何叫四川省,四川并不是四条大河,乃四个平川之意,和八百里秦川一样,四川乃宋朝川峡四路的省称,之前还经历了两川到三川的演变,唐代宗时,公元762到780年,又以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山南西道,其治所今汉中,合称三川,其后,至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设置西川路,不久又合并为川峡四路,益州路,治今成都,梓州路治今三台,利州路治今陕西汉中,夔州路治今重庆奉节,这才生出四川的省称,直到元代,终合川峡四路而设置四川中书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据四川历史教科书第43页所载,可见一千年以前,汉中就是四川省下辖的行政区划內的领域了,今天的汉中人是正宗的四川人,而并非划归陕西变成老陕,汉中地处秦岭之南,秦岭是中国南北分界线,又因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而是南方人,汉中人的根在四川,有人强力支持汉中脱陕入川,倒不如说脱陕回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