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看视频“脑起搏器手术我盼了六年,如今终于等到了国家的惠民好政策,让我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是我们所有帕金森病患者的福音!”65岁的董先生激动地说。帕金森病(PD)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3月31日下午,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黄红星、邹叔骋带领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湖南省首例机器人帕金森脑起搏器手术。常德的柳女士今年59岁,肢体僵硬、动作不灵活达18年。多年来,柳女士一直四处求医,不断调整口服用药,但效果欠佳。
来源:【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济南报道3月29日,7岁的天津女孩潇潇终于从山东出院了。潇潇原本是个可爱的女孩,却因为一种“怪病”饱受折磨。6年来,她身体僵硬如钢、脖子不能转动,常出现张嘴伸舌的怪异表情,后来才知道是患了肌张力障碍。
11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济南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66岁帕金森病患者植入全球最新款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这标志着宣武医院济南医院DBS治疗进入国际领先水平,开启了帕金森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新时代。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而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药物存在“蜜月期”后药效减退的问题因而许多患者和家属感到“压力山大”其实对于这一类患者“脑起搏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邀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捷为大家科普“脑
脑深部电刺激仪示意图。 本文图均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供图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在癫痫领域的拥有脑感知技术、可程控的脑深部电刺激仪(俗称“脑起搏器”)植入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9月1日,患者李先生康复出院。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林国山近日,49岁的帕金森病患者张师傅(化姓)为易伟教授送来锦旗,一边向医生展示自己的康复情况,一边笑着询问“何时可以正常开车”,这与他8月份刚入院时四肢无力、行动迟缓的状态判若两人。
7月20日,瑞金医院脑机接口神经调控中心为一名与帕金森病抗争了8年的六旬老伯进行了全国首例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植入手术。与传统脑起搏器相比,"可感知"脑起搏器最大的不同,是具有"脑电信号自动采集和记录"功能。专家形容,这就像为神秘的大脑活动打开了一扇窗。
在大脑中植入电极,调节神经元以改善疾病!近日,汕头市中心医院完成一例脑深部电刺激术,帮助脖子弯曲、手脚不灵活的“肌张力障碍”患者体态恢复正常,重回正常生活。年逾花甲的患者林伯在4年前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动作变得越来越迟缓,脖子和手脚也逐渐僵硬、不灵活,手脚静止时还伴有抖动。
11月23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济南医院完成国内首批、山东首例癫痫患者的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植入手术。11月28日,患者杜女士康复出院。7年前,杜女士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气短、心慌不适,而后愣神发作,整个过程持续了数分钟,在当地医院通过脑电图等检查方法,被确诊为症状性癫痫。
扬子晚报讯(记者 吕彦霖)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记者从南京鼓楼医院开展的主题义诊中了解到,目前帕金森病尚不能根治,除了药物治疗外,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脑起搏器植入(DBS)手术已经成为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