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战斗,运用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避强打弱”、“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在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协同下,乘保定北犯之敌进至漕河头地区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将敌包围,经激战一夜,全歼敌伪第3总队。
(1947年1月3日)*本文节选自《杨成武军事文选》。(上略)第一,战役方针及构成的几个阶段甲、大同战役战役前,军委、中央对我们的任务有所指示,其任务是攻打四城(大同、太原、保定、石家庄)、三线(平绥线、平汉线、正太线),配合其他解放区执行歼灭敌人、扩大解放区。
1946年12月,“易、涞、满”战役中,第7旅和第8旅,乘敌立足未稳,以五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勇猛攻击,经一昼夜激战,全歼国民党美械装备第388团,毙敌四百余人,俘敌少将团长佟道以下官兵二千三百余人。
与后来动辄几十万大军作战的规模相比,晋北战役的规模其实并不大,晋绥军区抽调了两个旅加上晋察冀军区抽调的一个旅以及地方部队总计1.5万余人,从6月16日开始,在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周士第的指挥下,发动了两个月的连续作战,解放了晋北十余座县城,歼灭了国民党军8000余人,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罗瑞卿自幼个子就高,学习虽然不用功,但人很聪明,干什么都能很快上手。在武汉军校期间,罗瑞卿遇到了一位他终身难忘的老师李鸣珂,后来李鸣珂遇难,罗瑞卿专门写过《回忆李鸣珂烈士》,并回忆了李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打仗死人是寻常事,军人就不该怕死,而且在战场上被子弹打死也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那么一穿过去就完了。”
1945年对日寇发动大反攻后,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晋察冀军区在部队结构上作了新的调整,一方面发动适龄青年参军、参战,补充了大量新兵,将原来的小团扩编为大团,另一方面将一大批地区队、县支队和县大队编组为正规团。
华北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军区的主力部队,相对于四大野战军统一数字番号为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华北军区的野战军部队并没有得到野战军级的数字番号,主要原因是解放战争结束的太快了,华北地区并没有必要存在一支野战军级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