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四年,这一年淮北发生了大旱,颗粒无收,靠着租用地主土地谋生的朱元璋家顿时陷入大难。当年孙权看庞统,曹操看张松不都是因为他们长得太丑了,没有重用他们,所以郭子兴能重用朱元璋,第一眼很重要,绝对是看朱元璋顺眼,毕竟古人也是讲究颜值的,所以后来的朱元璋那种丑陋的传说和画像基本上就是道听途说。
公元1368年,出身草根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明,是为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论功行赏,大封诸将,地位最高的莫过于国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越国公胡大海、济国公丁德兴,信国公汤和、郢国公冯国用。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不乏争议。他的固执和狭隘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朱元璋的卓越成就,背后有着他的的重要影响。他不仅是朱元璋的伯乐,更是他早期成长的关键支持者,他就是郭子兴,在朱元璋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中,郭子兴的提拔和信任至关重要,为朱元璋提供了起步的资本和力量。
朱元璋白手起家,从乞讨的和尚,成为君临天下的帝王,其中既少不了他过人的能力,也免不了贵人扶持。朱元璋打天下,靠的是那群跟他南征北战,四处厮杀的将领,但他从布衣成为军阀靠的是他的岳父郭子兴。在朱元璋还为了下一顿饭发愁时,郭子兴就已经是坐镇一方的将军。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末代之君元顺帝欲有所作为,因根治水患而开浚黄河故道,因弥补国库空虚而推行货币改革,结果两大举措成了“堂堂大元”崩塌的“祸根源”。
继周朝、西汉、东晋以后,明朝成为历史上第四个分封藩王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先后三次将自己的二十几个儿子分封为藩王,让诸子前往封地镇守,而朱元璋分封的这些的藩王,大多也与明朝有始有终,自洪武朝延续到了崇祯一朝,甚至是南明皇帝朱由榔在位时01朱元璋之所以会选择分封藩王,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