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深一度#以前呢我们对国外的生活充满了向往。美国的消费文化、法国的浪漫、英国的绅士风度……这些标签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TikTok、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的崛起后,中国人开始真正“觉醒”,才知道那些被西方宣传包装的所谓“美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完美。
“信息茧房”的概念是美国法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表达了一种担忧:当个体只关注自我选择的或者取悦自身的信息,从而减少对其他内容的获取,久而久之就会作茧自缚,被困在自我编织的狭隘领域中,看不到世界的真实面貌。
撰文 | 梁 湘编辑 | 马 路当算法将互联网引入新的世界后,“信息茧房”也逐渐成为网络上的流行词。这个本应出现高校传播学课堂上的概念,如此频繁的被挂在网友们的嘴边,以至于它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技术有害论或针对互联网的的批判中,“信息茧房”总会适时被提及。
在算法流行之前,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就已经提出“信息茧房”概念,用来描述个人的信息需求和信息选择趋向窄化、封闭化的现象。随着算法逐渐影响信息分发过程,信息茧房这一术语开始被广泛地与算法的潜在风险联系在一起。
这几天,美国的主流媒体,美国政府,以及美国的一些学者,真正感到胆寒。本来,除了一些互联网公司因为商业利益在背后推动封禁TikTok之外,美国的一些政客,也是担心TikTok有别于美国主流网络媒体的算法规则,会让美国苦心经营的信息茧房遭到慢慢的蚕食,所以,他们也在积极运作,最终让TikTok在法理上被认定有害美国安全,所以,美国最高法院判定禁止其在美国上线。
“美国的有些宣传让我们以为中国人生活得很糟糕,现在这个印象完全被粉碎了”“(看到上海、重庆等城市夜景航拍视频后,)我从不知道中国是这样的,想去中国看看”,等等。在美国网民涌入中国社交平台的过程中,通过中美网民“赛博对账”,不少美国网民的“信息茧房”出现了裂纹。
澎湃新闻·问吧“年终十问”盘点出炉!01无人驾驶会抢走人类司机的饭碗吗?今年,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扩大运营范围、加速商业化落地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争议。@chalk: 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化并未淘汰人类劳动力,未来人工智能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