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天天读 金句在心中 ( 总第56期)★我们党的干部,来自老百姓,自己也是老百姓;我们党选干部、用干部,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服务,而非当“官老爷”。增进群众感情,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敞开心扉,干部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群众信任。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讲述了这副对联的故事。这副对联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我们又能从这副对联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对联,是我国的特有文化,它源远流长,无处不在,官府有,民居有,商店有,寺庙有……在封建社会,人们对官署的对联特别注意,因为当时的官员常常用此标榜自己的清廉爱民,公正无私,并以此取信于民。但也有借此欺世盗名的,有位官员在自己的官署贴了一副对联:爱民若子;执法如山。
文|孙晓明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旧上海狭小区域内养活着500万人,这是靠原料和燃料维持生活的城市,全市棉纺业所需原棉的60%,粮食的50%—60%依靠进口,米从东南亚进口,布都是靠美国和澳洲棉花纺织进口。旧中国给上海留下的毕竟是一个烂摊子。
我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发现,《荷花淀》《新儿女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战斗的青春》《平原枪声》《平原游击队》《平原烈火》《腹地》等小说、《地道战》《雁翎队》《小兵张嘎》《回民支队》《狼牙山五壮士》等电影作品,描写的是河北人民血与火的抗日斗争生活,刻画的是燕赵儿女抗战英雄的形象,它们所具备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品质,不仅成为中国敌后抗战文学的典范,同时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