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8月5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盘小美 刘新艳)恒温恒湿的育种车间、自动调节比例的拌料车间、吊袋立体栽培技术……日前,走进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鄢旗坳村的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这里的木耳种植尽显“科技范”。
徐文婷“天赋中阳美,地道黑木耳”,在被誉为“华北木耳第一县”的山西省中阳县,这句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近年来,中阳县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百姓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号召下,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逐步走上了致富路。农民在大棚里晾晒木耳。(中阳县委宣传部)农民查看采摘后的木耳。
在滕州市鲍沟镇赵庄村步行,路上碰到的行人不多,透过一些锁住的门缝,能看到有的院子里面草已经没过小腿。一垄垄小臂长的白色圆柱整齐地排列在地上,像一根根树桩。“这些都是种木耳的菌棒,现在已经过了生长期,没太照料,所以院子里杂草多一些,到了秋天这些菌棒还要被回收,来年就可以接着种。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走进前墕村,远远地就看到一排排乳白色的菌棒规则有序地排列田间。忙碌的村民们正抓紧时间码垛、打孔、分床,给菌棒盖上草“被子”保温、透气。前墕村位于柳林县石西乡两河口地区,村里河边有大片闲置枣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