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94年父母结婚的时候,父亲花290元买了一台“不带卧斗”的飞人牌缝纫机,婚后我母亲还特意学过一段时期的裁缝,但后来选择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学裁缝的经历只能搁浅,但偶尔给家里人缝缝补补的手艺还是有的,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很穷,过日子必须精打细算,衣服都是“缝缝补补接着穿”,所以缝纫机可以说是农村结婚的必需品,过日子是离不开缝纫机的。
大家好,我是力哥说农,提起缝纫机,估计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是什么东西,至于见到它的机会更少,可是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缝纫机就是那个年代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很多人都听说过农村彩礼的变迁史,那时的彩礼就是“三转一响”,其中一转就是缝纫机,所以在那个年代,缝纫机就是奢侈品,不是新婚的小康家庭,是根本没那个经济实力购买的,时代变迁,四十多年过去,那八十年代的一台老缝纫机,如今值多少钱呢?
缝纫机多少钱一台?一提到缝纫机,很多人都会想到小的时候看到家中会有缝纫机,老年人需要用缝纫机做衣服之类的,所以大家就会见过。但是现在大家见得应该比较的少,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就会买衣服,不用大家再用缝纫机了。但是有些家庭还是需要的,很多人也会问缝纫机多少钱一台?
70年代最好的缝纫机要数燕牌缝纫机了,随着保存完好的老机器越来越少,收藏爱好者开始四处寻找收藏,当年的燕牌老缝纫机如今市场最高可卖5000多元,80年代的要数飞人牌缝纫机和熊猫牌缝纫机,由于时间不是太远,品相好的缝纫机比比皆是,市场价在两百元左右,据了解在80年代一个普通国企工人
去年夏天的那个凌晨,历尽病痛的折磨,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含泪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窗台前的那台油漆斑驳的“标准”牌缝纫机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从前,“哒哒哒、哒哒哒”,缝纫机的响声仿佛又在耳旁响起。
八十年代的老物件,八零后的记忆,一代人青春的回忆。时光匆匆流逝,我们已不再年轻,这些老物件承载了这代八零后逝去的青春年华。很多老物件已经退出曾经辉煌的历史舞台,今天小雪带着大家一起回忆曾经的历史记忆......
1979年,东北乡下一位少女斥巨资498元买了一台锁边机——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事情!关于此,因为参照系的不同,网上有多种算法,在此,不妨选择以GDP作为参照系的算法,了解一下42年前的498是怎样的一笔“巨资”——
记得有句俗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生活的年代就属于一个梦想成真的年代,也许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前的期望,用不着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就会慢慢的转化为现实,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我们的身边。
牟其中(图源:网络)赚钱难吗?赚钱太容易了!“首富”和“首骗”,这是说到牟其中绕不开的两个话题。前面一篇文章我们讲了一位传奇人物褚时健,现在,我们来讲另一位传奇人物牟其中。他曾三次入狱,一次飞机掉下来,没有丢掉性命。他创造的奇迹让人们惊叹,他是一位传奇人物,更是一位狂想家。
四十年前的供销社是农村,农业,农民生产資料,生活日用品的供应主渠道,当时经营的商品是范围比较广的,但不能和现在比。逝去的岁月,过往的点点滴滴并非如此的真切,看到这些照片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时光流逝一晃再也,回不去了真正的供销社老产品是:大粒散盐,每斤0.14元,散酱油:每斤0.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物价上涨了不少,也说明现在的人民币也是越来越贬值,通货膨胀也就是这样子产生的,现在国家的物价也是越来越高。听家里的老人说,在60年代的时候,手里有个一元钱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了,那60年代的中国物价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处于动乱的文革时期,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出现萎缩倒退的情况,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物价失衡比较严重,一些工业生产品奇货可居,价格昂贵,一些农副产品还相对比较便宜,比如说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一双尼龙袜子就要1.5元左右,现在的质量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大概也就5元钱一双,这样对比,尼龙袜子真的非常贵,水果糖1毛钱就可以买10到11块,牛奶糖稍微贵一点,1毛钱可以买5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