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静夜思》估计是每个中国人都会背的诗歌,从我们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教我们像背儿歌一样来背它,今天在课文里遇到它就格外亲切。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作。李白和月亮有着不解之缘。
打我们一出生我们就知道天上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而对于我们最为熟知的应该是月亮了,因为我们还有一个月圆中秋节。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远古时期天空中究竟有没有月亮?在繁星点缀的夜空里,一个大大的、圆圆的、亮亮的给我们带来不断遐思的天体就是月亮。
【引子】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中秋到,把镜闲话回唐朝。中秋赏古月,千里寄相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李白看到的月亮比现在的更圆吗?唐朝月光比现在的更亮吗?虽然没有时光机,回不去唐朝,但是有铜镜带我们”穿越“。
是月背采样返回,“绕落回”三步走完美收官,还是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宋代已经有关于“月饼”的文字记录;唐代有正式的“中秋节”;两千多年前的秦简上刻有“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一瞬间的月光,千百年的历程,其实你我,都是“追月亮的人”。
月球俗称月亮,又名太阴,距地球38.4万千米,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尽管现在距离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经40多年了,但是,由于月亮始终只将一面对着地球,它的神秘面纱依旧没有摘下。首先,月亮为何在古籍中少有记载?
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可以说是维持地球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如果没有了月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就会慢慢的崩溃,到最后导致地球上生物的灭绝。从古到今,对于月球的赞美一直不绝于耳。随着近百年来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爆炸式发展,人类终于实现了千万年来的梦想,登上月球。